返回

括苍山恩仇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卷 第九十七回:儒林泰斗石笋前赋奇句 山村塾师妙庭观评诗文(一)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都要要喝上几口。

    步虚山的西坡山腰上,奇石林立,也有各自的名称,例如玉笋峰、笔架峰、梦笔生花、龙女牧羊、天狗望月、丹凤朝阳等等。在山巅的悬崖峭壁中,还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石洞,因为传说唐代有两个叫周景复和刘处静的道士,先后在这里辟谷成仙,所以叫做隐真洞,也叫凌虚洞。又因为此洞分上中下三层,层层相通,每层都有石窗,可以凭窗眺望对面的石笋背面,由于距离特近,峭壁上的岩皮和小草都看得一清二楚的。只是此洞在峭壁上,又没有山路可通,不是勇敢的攀岩者,很少有人能够到达洞中。

    步虚山的南面,还有许多山洞。最著名的一个叫金龙洞,据说是因为宋代天禧四年曾投金龙玉简于其中而得名。此洞通明敞亮,有如空中楼阁,洞里面还有两个小洞相连。道家所说的祈仙第二十九洞天,指的就是这个洞,而不是读书洞。在金龙洞的东面不远,有一个双龙洞,其深莫测,但是洞口窄小,要俯身弯腰甚至匍匐蛇行才能前进。洞中有一股清泉,常年不竭。相传宋代一年大旱,人们到这里来求雨,发现有两条巨蟒盘在洞中饮水,见人来,冲天飞去,随即大雨滂沱。此洞也因此而得名。在金龙洞的西面,还有一个天堂洞,两洞并列,大小深浅不一,大洞里面有八个小洞,彼此相通,每个小洞里面各塑一个八仙之一塑像,所以俗名叫做八仙洞。洞壁上有两处石洼,左面一个水清而常满,右面一个水浊而常枯,所以叫做日月泉。

    步虚山的南面,是一个山口,有一条小路通向东边。从前山口里面有一座唐代建造的黄帝祠宇,如今倒塌已久,只剩下遗址了。山口里面还有一座玉虚宮,是道家的庙观,虽然也已经有好几百年之久了,却还保存完好,香火甚旺。

    金太爷等人先在溪西的大片鹅卵石河滩上隔水向东遥望,啧啧赞叹。这时候正值巳午之交,阳光虽然在峰顶的后面,在阴影中仰观石笋,既不刺眼,也很清晰。刘福喜指着鼎湖峰和步虚山,讲解了一番掌故与民间传说,然后步过小桥,一行人都在溪边一座名叫仰止亭的凉亭内外稍歇。

    这时候,见一个老艄公,须发眉毛皆白,头戴一顶小斗笠,身穿百结鹑衣,用竹篙撑着一条又小又破的渔船;船上坐的却是一个十五六岁的佼童,衣着华丽,不像村民模样,在亭下停船系缆以后,那小童一手提一个食盒,一手提一壶酒,跳下船来,匆匆地进入山口一直往东去了。金太爷看见,好生奇怪,就问山路通往何处,刘辐喜答以直通玉虚宫。金太爷兴致盎然,也不知是对刚才那个佼童有了偏爱呢,还是对道家的宫观有了兴趣,总之是不愿多歇了,当即起立振衣,顺着小路,带头上山。

    步虚山上玉虚宫的郑道士远远看见有贵客来到,急忙口称无量寿佛,降阶稽首相迎。金太爷自出世以来,还是第一次爬山,先是看那步虚山并不甚高,玉虚宫也不是在山顶上,自恃年轻几岁,非要搀着马翰林不可,结果还没有到达玉虚宫的大门,两个人就都气喘吁吁了。郑道士见太爷步履艰难,来不及引贵客们去朝三清,先让到配殿客房里去歇息待茶。一者客人们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门不是车就是轿的“人上人”,生着两条腿原不是用来走路的,何况是爬山呢?因此玉虚宫虽然并不太高,却一个个都口干舌燥,额头鼻尖儿全渗出汗珠子来,颇有点儿吃不消的狼狈相了;二者玉虚宫的丹泉,是出名的好水,不论是冷饮还是沏茶,都清香可口,甘美异常,生津解渴,沁人心脾,因此一个个全都不顾“一杯为尝,二杯为品”的讲究,竟接二连三地牛饮起来。几个小道童手提瓦壶,穿梭一般往来于贵客之间沏茶续水,忙了个不亦乐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