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括苍山恩仇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卷 第九十三回:老族长认金凤螟蛉孙女 刘总哨为本厚畲俗求亲(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九十三回:寨主成婚,老族长认金凤作螟蛉孙女。村姑待嫁,刘总哨为本厚按畲俗求亲

    自从张、吴两家定下中秋佳节互相迎娶以后,还没有进入八月,雷家寨里就已经喜气洋洋,忙碌热闹起来了。

    为两对璧人准备下的洞房,已经粉刷一新;为新人们缝制的吉服鞋帽,也早由一众姑娘们赶着缝制出来;谢三儿送下山去的一百五十两银子,不久就变成了鱿鱼海参南北美味,成筐成篓地送进了山寨。——据此,可以证明从县城去雷家寨的这条秘密小路,至今未被官府发觉,仍可通行无阻;县城里春山饭馆的坐探,也未显露身份,仍可照常行事。

    筹备喜庆期间,山寨上的首领们虽然照常日夜巡守,未敢疏于防范,却也都相信白水山有天险可据,绿旗兵是惊弓之鸟,不在话下。义军上下,一心一意,只想到如何在八月中秋那一天好好地庆祝一番,热闹一阵。

    畲家姑娘,不仅善于编织刺绣,而且从小就跟男人一样上山下地干活儿。出嫁以后,不单要养猪烧饭洗衣裳,还要砍柴挑担种庄稼。很多畲女,甚至比男子汉还能干,一年四季都和男人在一起干活儿,一起对歌,一起嬉戏。男女青年之间并无隔膜,更不会扭扭捏捏,装腔作势。一对青年男女,只要你有情我有意,男的赠女的一条水巾①,女的送男的一条五彩丝线织的带子,男的再回赠一个香袋,就算是定下情了。定了情的男女,即便未曾婚娶就有了孩子,也不会受到耻笑歧视。孩子生下来,可以归女方父母抚养,也可以随女方到夫家去,日后如同亲生子一样继承财产。畲家女子,不但可以嫁丈夫,也可以娶丈夫。男女青年定情以后,就可以通过父母托人去说亲,或娶媳妇儿,或娶丈夫。一般说来,说亲只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不会遭到双方父母反对的。畲家久居深山,在文化经济上不免要落后些,但在婚姻制度上却比汉人要开通得多。

    ①水巾——一种长汗巾。

    自从吴石宕人被官绅所逼,上畲山竖起义旗以后,又招来了远远近近的许多穷哥儿们,天长日久,终于把雷家寨变成一个畲汉杂居的大村落了。有许多生活习惯不免互相渗透、互相掺和,但一时间却还不能骤然打破畲汉不通婚这个老习惯。

    畲家祖居广东潮州,自古以来受大族的欺凌,被迫于明清两代迁居福建、浙江,但只能居住在土薄地瘠的深山密林之中,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贫苦。他们与外族很少来往,更谈不上通婚了。因此男女婚配,只能在雷、蓝、钟、盘四大畲姓之间择偶。实际上,姓盘的畲民虽不是绝无仅有,但至少在浙南地区很难找到,所以,真正能够通婚的畲民,只有雷、蓝、钟三姓,婚娶的机会极不平衡。为此,多数畲寨,只要出了五服,同姓男女也是可以婚配的。

    畲汉不通婚,其实只是指畲姓汉姓而言,对于血统却并不十分计较。这是因为在畲山畲寨之中,由于种种原因,也混进了许多汉人。原因之一是畲家男女平等,女人不单可以娶丈夫,大姑娘生孩子也没人笑话,而汉人重男轻女,生下女儿舍不得溺死,或是大姑娘生下了私孩子又想给孩子留条活命,做父母的往往就会把婴孩装在篮子里,黑夜间偷偷儿送上畲山来,挂在畲家门上。这种孩子,畲家称为“菜篮囡①”,领养大了,虽然不是畲家血统,却也与畲家人一般无异。原因之二是,有的汉人因为家贫、欠债或杀伤人命等等,在山下呆不下去了,就逃到山上来,投到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畲民家去“招亲接代”。凡是外族人到畲山上来“招亲”的,不但要改畲姓、学讲畲语,连一切生活习惯,都要依从畲家。因此,这一类人实际上是非畲家血统的畲家人。不过,当时当地尽管汉男汉女嫁畲民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畲女嫁汉男并到汉族村落中来的情事,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①囡——在方言中音近“那”阳上,是女儿的意思。

    但是,雷家寨中自从来了吴石宕人,尤其是李隐吏上山开办了学塾以后,风气逐渐逐渐地有所变化。吴石宕人上山,竖起了义旗;李隐吏上山,办起了义塾。于是,雷家寨里的青年男女,不分畲汉,不是在一起操练、打猎、种地,就是在一起读书、写字、对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青年男女们厮混的时间一长,虽不同族,也不免产生了爱慕之心,动了真情。尽管在背人的花前月下、房里林中,他们也敢于大胆地吐露衷曲,但囿于畲、汉两家互不通婚的祖传族规,在大庭众之中,还是不敢公开表示出来;至于托人做媒提亲,那更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些动了真情的青年男女之中,雷一声跟穷花儿、吴本厚和雷红梅,还有来喜儿和小红这一对儿同过生死的金童玉女,早都已经你的心中有我,我的心中有你,好得就像是一个人一样,拆也拆不散了。

    这三对儿小情人之中,来喜儿和小红是不会有任何阻力的。一者他们本来都是汉民,通婚不成问题;二者两人共过生死,结成患难夫妻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三者来喜儿无父无母,而小红的父亲在七月初为召回本忠下山奔温州去了,他们的婚事只消禀告一下正觉上人就可以。上人心中最疼爱的正是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