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括苍山恩仇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 第七十六回:一篇高论服才女 四行奇句惊众人(中)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据自己考察实物的体验,才画成功的。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有前人的经验,有自己的体验,还有可资参照的实物作为范本,再加上生花的妙笔、精湛的技艺,这就一定可以画得活龙活现,栩栩如生。反过来说,那四幅山水人物,山是假山,人是古人,咱们谁也没有见过这种奇形怪状的山岩、道貌岸然的古人。你所根据的,只不过是前人的佳作和画谱;前人所根据的,又是比他更早的前人。这样代代相传,陈陈相因,尽管画儿的布局格式各有不同,其实都是在虚无缥缈中讨生活,跟画鬼一样,都是无法检验的。这种依靠临摹、依靠想象虚构出来的画儿,除了把人带到从未到过的太虚幻境中去之外,又怎么会有人间的生气呢?”

    本忠的这一番话,说得颇有道理,不单出于黄逸峰的意料之外,也使素素感到惊讶不止。素素自打作画以来,耳朵里灌的都是拜年话、马屁腔,除了师傅之外,还没有一个人敢于当面指责她的画儿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平心静气地一想,这个小客官所讲的倒也不无道理。这几年来,自己在山水画上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进展却不大,自己也感到越画越乏味,不正是这个原因么?这样一想,不禁高兴起来,没等本忠把话说完,就抢过话头去说:

    “刘客官的这一番活,的确说出了作画的妙法真谛,叫我茅塞顿开,找到了我的症结所在了。想我自从七岁开笔学画以来,十几年中换了三位师傅;他们都是知名的丹青高手,但教我画画儿的秘诀,无非就是多临多摹。他们说:作画有如作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要是临熟了前人佳作三百幅,画起画儿来不但能够得心应手,而且可以做到笔笔有来历,笔笔有出处。还说:画家中的顾陆张展①,有如诗家的曹刘沈谢②,阎立本则有如李白,吴道子则有如杜甫,只要多多临摹这几家画祖画圣的名笔佳作,发展变化也就在其中了。这种说法,不知道对与不对,请刘客官一并指教。”

    ①顾陆张展——指顾恺之(东晋无锡人,字长康)、陆探微(南北朝刘宋时人)、张増繇(南北朝梁代人,即画龙不点睛者)和展子虔(隋代人,历北齐、北周,至隋代为散朝大夫,善画台阁人马,尤工远近山水)。

    ②曹刘沈谢——指曹植、刘桢、沈佺期、谢灵运四大诗家。

    本忠略一沉思,回答说:

    “学画和学写字一样,总是从临摹开始的。临摹,可以学到前人运笔用墨的经验菁华,当然缺少不得。不过一味只知临摹,则只能跟在前人身后亦步亦趋,就永远不会突破前人的窠臼、发展自己的风格。有一句古话说:‘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这么说,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吗?我看也不一定。要是每一个学生都超不过先生去,那么头一个名家是从哪里来的呢?还有一句古话,叫做‘学问之道,得之师者半,得之己者半’,大概就可以说明学生为什么可以青出于蓝的道理了。一心一意学一位名家的做法,照我看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你学得再好,也只能做到像这位名家而已。上月我在杭州消暑,闲来无事,读顾炎所著《日知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效《楚辞》者必不如《楚辞》,效《七发》者必不如《七发》。盖其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而其笔力复不能自遂,此寿陵余子学步邯郸之说也。’这一段话,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前人是一定要学的,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不过不能只学一家之所长,而要学众家之所长;一边学前人的经验,一边还得加进自己的独到见解,才能化别人的东西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听了本忠的这一番议论,素素显得特别高兴特别佩服,精神振奋地说:

    “刘客官高见,深入浅出,精僻透彻,说出了学画的道路和门径,令人心悦诚服。自从我学画以来,师傅们总是根据他自己的所长和所好,这个劝我学这家,那个劝我学那家,还没有一位师傅说过刘客官这样一番高论的。我画的这一堂四扇屏,正是按照刘客官所说的,既吸取了前人名家之所长,又掺杂了自己的一得之见,大胆画成的。自己也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对。听刘客官这一说,我所走的道路,大概还不算大错吧。今天遇见明师,还有一件事情一并请教:世上万物,可以入画者名目繁多,大别之也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虫鱼、禽兽、庭院、楼台等等。这许多名目中,当以学哪一种为最妥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