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五十四回:吴立本还白银退庚帖 保义赴处州见太尊
小小白水山不是梁山泊,既不能出击也不能后退,只能凭险困守,终非用兵之地。因此,以目前的处境和实力而论,暂时只可向村镇中的豪绅富户索取钱粮,不宜于去劫取县库。因为打家动舍,知县只能以股匪上报,府道有司批复下来,不过是着县里派兵搜捕而已;要是大动干戈去攻打县城,知县就可以捏造兵力人数,以叛匪上报,府道有司再据此申奏朝廷,就可能委派镇台提兵来剿。那时候,双方兵力悬殊,刚刚出世的起义军,就有可能叫官家扼杀在襁褓之中。有此五条原因,攻城之议只宜从缓。至于营救亲人,可以另行设法,或走门路,或求保释,人多主意多,总不难商量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不是非动武不可的。
二虎的一席话,头头是道,有理有力,说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点头称是,深服他观察敏锐,剖析入微,判断正确。刘保义心里明白,这个年方二十出头的农家孩子,在如此复杂的事物面前,能够深谋远略,说出如此精辟的见解,除了他自己天资聪颖、善于思考之外,刘保安在他身上所灌输的兵法韬略,所花费的心血精力,又该有多少哇#蝴对二虎暂缓出兵的主意完全赞同,并指出起义之初,地盘狭小,粮草不足,人马在精而不在多,而不要一群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如今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只要义旗一举,必定四方响应,如果放手招兵,摸摸脑袋就算一个,几天之内一定可以成千上万,关键在于这样的人是否意志坚强,是否能够杀敌。他说太平天国失败之后,他在淳安县杜井镇住了不少日子,那里是方腊的老家,因此听到了不少有关方腊造反的事迹和传说,今天他特别提出来引以为例: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方腊在青溪县①帮原洞②杀里正方有常举旗造反,尽管那里也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山区,但是消息传出,几天之内,就有十万人响应;三个月之后,兵众号称百万,一连攻下睦州③、歙州④、杭州、婺州⑤、衢州和处州六州五十二个县,真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但是一旦朝廷派童贯带兵来剿,方腊的百万大军就节节败退,不过三个月就丢了六州五十二个县,退回到帮源洞死守,终于力战不屈被擒。可见起兵造反,开始的时候,切忌人马招得太多,摊子铺得太大;绝不能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前人造反,没有经验可据,遭到失败,是不免的;后人造反,如果再蹈覆辙,就不应该了。为此,他要大家在救人的题目上多想想办法,而不要恃勇逞强,只想动武硬抢。
①青溪县——浙江淳安县,原县治已经淹没在新安江水库下。
②帮源洞——在淳安县西七十里接近安徽省的山区中。
③睦州——今浙江建德县,辖区相当于今新安江市。
④歙州——今安徽歙县,辖区相当于今黄山市。
⑤婺州——今浙江金华县,辖区相当于今金华市。
雷一鸣说起他跟袁正纲的关系以及上次进牢房去解救本良的经过,认为这个人多少还有些天良,没有跟金鸡太爷一伙儿同流合污。既然他现管着县监,牢头狱卒就都得听他的。如果能借重旧交晓以大义,托他在牢房内多加关照,估计他有可能会照应一二。难的是县里的公差百姓,几乎没有一个不认识他铜锤子雷的,自从上次进姑笼,事情闹大了,眼下在县里露面不得,至多只能写封书子,派个善于辞令的人去游说一番,当面讲明利害关系才好。
刘保义听说雷一鸣在衙门里还有这么一条线,就自告奋勇说:他可以担当这份儿差使。因为在县城里没有一个人认识他。袁正纲既然上次带雷一鸣进过牢房,他自己也就不敢张扬出去。这样,干脆就给他挑明了:只要他在牢房里不叫正觉和本良吃苦,山里人准备通过别的渠道去打通关节;要是他纵容牢头狱卒百般刁难,山里人就顾不得那么多,只好再次动手劫牢了。事关他的职责,叫他骑虎难下,就不怕他不依。
大家再三商量,治标的办法就这样作了决定,治本的办法,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磋商。
立本反复琢磨:直到目前为止,正觉跟吴石宕和雷家寨的关系都还无人知晓,将他拘捕,也许另有原因。他主张趁目前老隐吏还在白太尊衙里作客,及速探明原委以后,着人赶到处州府去报知老隐吏,让他怂恿白太尊赶在金太爷下毒手之前火速亲自提审,正觉不单有救,还能在白太尊面前给金太爷抹点儿眼药,让白太尊再次动本弹劾金太爷,给他来一个歪打正着,叫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刘保义也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不妨试试。还说一事不烦二主,正觉究竟因何被捕,只要向袁正纲一问便知。一经探听明白,他就立刻动身到处州府去专找老隐吏,让他设法营救正觉。捎带脚儿的,再给金太爷上点儿二六,将一将白太尊的火儿。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
由于刘保义要下山,三天两天的回不来,他要求大家在此期间千万不可轻举妄动,遇事要大家一起商量着办,特别指明要多听听二虎的主意。
除此之外,大伙儿又议决了几件急于要办的事情,其中包括:一,除了在城内开设一家规模较大的酒饭馆做眼线,专事刺探军情外,在舒洪镇上也要开没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