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觏评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章 生平著作 一、生平传略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其志焰然。觏尝以明堂者,古帝王之大事也。因作《明堂定制图》一道并《序》,约五千言。非执事博古知变,不牵于世俗之论,则不能以别此书。”这里说的“行年二十八”,是指李觏28岁那年,完成了《明堂定制图》及其《序》。同时于此一二年间撰著了《平土书》二十章,得井田之意,阐平土之策,讲治国之道,明生民之本。

    李觏29岁,入京参加乡举,因应试不利落举,尝游京邑,请谒儒师,悲愤彷徨,身病力竭,而去都阳拜访范仲淹。关于此次拜访,李觏和范仲淹都有过说明。李觏说:“觏,建昌南城人也。生二十九年矣。龆龁喜事,以进士自业。摘花蕊,写云烟,为世俗辞语,颇甚可取。将以尧吾君,羲吾民。晨夜精思,颇为有得。视阙政如己之疾,视恶吏如已之仇,恨无斗水以洗濯瑕秽。四顾悲歌,时或涕洟。然而命薄计拙,动成颠仆。乡书之不录,况爵命乎?孤贫无依,载其空文走南北。楫焉而川竭,蹄焉而路穷。尝游京邑,凡时之所谓文宗儒师者,多请谒焉。但伏执事之名,时最久矣。谋之于儒林,则又谓执事表知乐之士,有自褐衣而得召者。如觏等辈,庶可依归。时异事变,卒无所遇。彷徨而归,又黜乡举。身病矣,力穷矣,仰喜朝车,适留兹土,故不远五百里,犯风雨寒苦,来拜于庑下。”范仲淹在致李觏信中,也谈到李觏到鄱阳访他一事。“仲淹白秀才李君:在鄱阳劳惠访,寻以改郡,不敢奉邀。”入京考迸士不中,孤愤无依,贫病交加,身衰力竭,冒着风雨寒苦,不远五百里,去鄱阳拜访范仲淹。之后,经范仲淹的邀请与推荐,李觏去润州讲学,教授诸生。

    李觏30岁,著《广潜书》十五篇、《命箴》、《野记》等。他在《广潜书自序》中说:“岁辛未(公元1031年,是年李觏23岁),泰伯以‘潜’名书。后七年,覉栖山岩,即而广之,复为十五篇。心愈苦,言愈多。呜呼!其亦见险而不能止者乎!”李觏23岁时,“愤吊世故,警宪邦国”,因此撰著了《潜书》。七年之后,虽“覉栖山岩”,但“见险而不能止”,故又扩而广之而撰著了《广潜书》。就是说,他看到北宋王朝日益腐朽,社会危机不断加深,佛教危害日趋严重,礼制王道破坏日渐加重,人民苦不堪言,并且愈演愈烈。为了传圣人之道,行王道之纲,吊世警国,止险救民,而写了《广潜书》。李觏说:“窃念觏资朴不美,其生三十余年,所务唯学,所好唯经,于当时之文,诚未有以过人者。至若周公之作,孔子之述,先儒之所未达,历代之所不行者,尝用功焉。其志将以昭圣人之法,拯王道之纲,制为图书,以备施用。”李觏31岁,著《富国策》十首,《强兵策》十首,《安民策》十首。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他的富国、强兵、安民的政治主张,于中可见他的忧国之心,救民之意。次年,赴越州拜访范仲淹。

    李觏34岁,再次入京应试,是年七月试制科落第不中,遂归。路过南康时,拜见郡守祖无择。此次落弟,对李觏刺激很大,故从此决心不再仕进。“庆历中,应科目罢归,迺自念亲老矣而数弃去。舟江湖,客京国,以为之忧。抑又穷空无以备甘脆,非人子所宜,固决不求仕进。”这是他35岁时所作的抉择。从此他著书立说,以著作文章传世为归旨。他于35岁时,集《退居类稿》十二卷,著《庆历民言》三十篇,作《周礼致太平论》五十篇等。

    李觏深知自己是“适时匪我长,不朽乃所拟。”故不求做官富贵,而求著文治世。他说:“庆历三年,屏居里中,自念生而宦学,其秉心也劳,其虑事也多,既不克进,且为编户以死,终无一言,其何补于世!记曰:‘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故为《庆历民言》,凡三十篇。”此间,李觏退居乡里,一方面著书立说,治世医国,另一方面广招学子,教授徒生。李觏的高足弟子邓润甫说:“庆历三年,南城始诏立学,先生为之师,四方来学尝数百人。”

    李觏36岁,家居著书,上书富弼、范仲淹,“献《庆历民言》及言国事。”

    李觏37岁,由余靖推荐于朝,荐章曰:“李觏博学通识,包括古今,潜心著书,研极治乱,江南儒士,共所师法。”又据《直讲李先生年谱》载:“闽中名士黄通以书与范文正公曰:李觏生圣时三十七年也,其德行文学,其智识材术,疑三代英灵复生于今,大江而南,皆呼曰先生。”由于李觏的道德文章俱优,不仅使一般学子聚集门下,而且使当世的名公巨儒,如富弼、欧阳修、余靖、祖无择等,“莫不竟造其行而优礼之。”

    李觏38岁,作《长江赋》,集《皇祐续稿》作《序》等。

    李觏39岁,著《礼论后语》、《删定易图序论》、《宋屯田延平集序》等。是年,李觏夫人陈氏卒。后再娶饶氏,不知娶于何年。次年,女儿死。李觏41岁,范仲淹荐于朝。范氏在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十一月二十日的荐章中说:“臣观李觏于经术文章,实能兼富,今草泽中未见其比。非独臣知此人,朝廷士大夫亦多知之。臣今取到本人所业《礼论》七篇,《明堂定制图厅》一篇,《平土书》三篇,《易论》十三篇,共二十四篇,编为一十卷,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