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梁衡散文选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辑 秦陵古道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古时候,过秦岭主要靠几条险要栈道。栈道,是在山谷绝壁上凿出石孔,插入木梁,再在木梁上凌空铺设木板,供人马行走;脚下便是深渊激流。李白在《蜀道难》中曾描绘过秦岭古栈道的艰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这样的古栈道,极为险要,也极为脆弱,道口一堵,或途中某处坍塌,全线交通即告断绝。

    现在过秦岭,有东、西两条山间公路可走。东线起点在周至,西线起点在宝鸡,可以分别从东西两端向南翻越五百里秦岭,进入汉中盆地。其他还有几条迂回路也可去汉中,但远了。我们从西安出发,本来走东线近得多,但听说东线在修路,不好走,于是决定走西线。

    秦岭古道,最早都是秦国开辟的。秦昭襄王时就已修筑“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自古国势强,道路畅。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秦国国势走向鼎盛,具备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修筑栈道的实力。秦昭襄王修筑的秦岭栈道,虽然初衷是出于军事目的,但长期得益的却是民用。秦岭古道,秦和巴蜀的后人沿用了两千多年,得益了两千多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立即办过两件社会大工程,一件是筑长城,一件便是修驰道。筑长城反映出的是封闭思想,修驰道弘扬的却是开拓精神。筑长城,劳民伤财,曾激起天怨人怒;修驰道,客观上却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所以从未听谁说过秦始皇修路不对。

    从关中去汉中的秦岭古道,东有子午道,中有褒斜道,西有陈仓道。其中,褒斜道和陈仓道最为著名。这是大致平行的两条秦岭古道。陈仓道走的是秦岭西端的嘉陵江河谷,山势较为平缓,但路途迂回遥远。褒斜道是翻越秦岭的主干通道,它走的是秦岭中段的斜河、褒河河谷,由秦入蜀“近四百里”,但山势陡峭,道路险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汉楚相争之际发生在这两条古道上的著名战例。刘邦乘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决战之际抢先入关,项羽嫉恨之。项羽入关后,封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汉中),实际是把他撵出关中。刘邦忍气吞声,以退为进。他采纳张良计谋,入汉中时放火烧掉身后的褒斜栈道,表示再无意东返争夺关中,麻痹项羽。不久,刘邦就在汉中拜韩信为将,听其计,派兵修复褒斜栈道,造成欲从褒斜栈道东返争夺关中的假象,诱敌将重兵屯于褒斜栈道道口。实际上,刘邦和韩信早已率领大军从汉中出发,一路向西,然后掉头向北,经勉县、略阳、徽县、两当、凤县、大散关,绕了一个大圈子,迂回至章邯侧后突然发起攻击,一举夺取陈仓,突入关中,平定了三秦。这是采用声东击西战法的一个经典战例,充分显示了韩信的军事天才。打仗,不能不重视道路的选择。良将决策,善于综合分析各种复杂因素,确定主攻方向,选对进攻路线,挥军击敌,一举取胜。反之,若情况不明,判断失误,道路选错,往往会惨遭埋伏,甚至全军覆没,这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也不乏其例。

    我们去汉中时走的这条西线,从宝鸡到凤县,属于当年韩信“暗度陈仓”的陈仓道。公路顺着山谷蜿蜒盘绕,山势比较平缓。秦汉时,天上还没有侦察卫星,在这样的山谷里行军,扬起的烟尘被山峰和森林遮挡,敌方不容易发现目标,利于隐蔽行动企图,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方向上发起突然攻击。同时,由于这条道路的山势比较平缓,利于部队行动,既可以避免因道路狭窄拥挤造成人马落水等非战斗减员,又可在一旦遇到埋伏时就地展开抢占有利地形,不至于被困死在峡谷里动弹不得,插翅难飞。这些,都显示了韩信的军事眼光。

    过了凤县,不多时,到达留侯镇,停下看张良庙。留侯是张良的封号。当年张良辅佐刘邦得了天下,刘邦称赞张良“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封他齐地三万户。张良“不敢当”,对刘邦说:“愿封留足矣。”留城在江苏沛县东南,是张良与刘邦最早相聚相识的一座小城,刘邦“乃封良为留侯”。刘邦在关中坐稳了天下,张良决意“淡出”政坛,选定这片古柏参天的深山老林,隐居下来,参悟道教。如今这片山地的森林仍很茂密,为紫柏山风景区。张良庙内楹联石刻较多,还有些碧森森的古树,有些气象。还长有一种“拐拐竹”,每根竹子都在离地一尺多高的部位打了一个弯,长得怪怪的。

    在留侯镇吃了午饭,继续向东,到武关驿,然后向南进入褒河河谷,这就又插上了当年韩信“明修栈道”的褒斜道。这是当年韩信选定的佯攻方向,他有意在这条道上把动作搞得很大,吸引住了敌人的主力。

    车子顺着褒河河谷行驶至石门水库路段,路况极险。在古代,著名的石门栈道就是褒斜道上最为险要的路段。但原来的石门古栈道已被淹没在水库中了,现在的公路是贴着水库边缘新修的盘山道。驶出库区时,车子向左拐弯,我看到深谷对面壁立千仞的山坡上,不知什么时候滚下来过一台大卡车,车体摔得粉身碎骨,天蓝色的车厢板和驾驶室顶盖抛散在深谷里,无人收拾,也无法收拾。第二天,我们曾到汉中市内的展览馆去参观了《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这是当年修筑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