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余秋雨散文精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部分 55、古道西风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我曾不断地向东瞭望,遥想着一条古道上的大批行走者,由东朝西而来。 

    那是三千三百年前商王朝首都的一次大迁徙,由国王盘庚带领。 

    他们的出发地,是今天山东曲阜,当时叫奄。他们的目的地,就是殷,今天的河南安阳。 

    这次大迁徙带来了商王朝的黄金时代,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早期生命力。我们从甲骨文、妇好墓、青铜器中看到的那种伟大气韵,都是这次大迁徙的结果。 

    但是,当时商王朝中有很多贵族是不赞成迁都的,还唆使民众起来反对,年轻的盘庚遇到了极大阻力。 

    我们今天在艰深的《尚书》里还能读到他为这件事发表的几次演讲。这些演讲不知后人是否加过工,但我想,大体上还应该是这位真正的“民族领路人”的声音。 

    听起来,盘庚演讲时的神情是威严而动情的。 

    我且把《尚书*盘庚(中)》里所记载的他的一次演讲,简单摘译几句: 

    现在我打算领着你们迁徙,来安定邦国。你们不体谅我的苦心,还想动摇我,真是自找麻烦。就像坐在船上却不愿渡河,只能坏事,一起沉没。你们这样不愿合作,只图安乐,不想灾难,怎么还有未来?怎么活得下去? 

    现在我命令你们同心合一,不要再用谣言糟践自己,也不让别人来玷污你们的身心。我祈求上天保佑你们,而不会伤害你们。我,只会帮助你们。 

    盘庚在这次演讲最后所说的话,《尚书》记载的原文倒比较浅显—— 

    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乃家。 

    译成白话文大概是: 

    去吧,去好好地过日子吧!现在我就打算领着你们迁徙,到那里永久地建立你们的家园。 

    于是,迁都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 

    有很多单辕双轮的牛车,装货,也载人。 

    商族在建立商王朝之前,早就驯服了牛。被王国维先生考证为商族“先公”之一的王亥,就曾在今天商丘一带赶着牛车,到有易部落进行贸易,或者直接以牛群作为贸易品。这便是中国最早对“商业”的印象。因此,商人驭牛,到盘庚大迁徙时早已驾轻就熟。 

    至于乘马,早在王亥之前好几代的“相土”时期就已经学会了。但不太普遍,大多是贵族的专有。 

    迁徙队伍中,更多的是负重荷货的奴隶,簇拥在牛车、马骑的四周,蹒跚而行。 

    向西,向西。摆脱九世衰乱的噩梦,拔离贵族私门的巢穴,走向太阳落山的地方。 

    西风渐紧,衣衫飘飘,远处,有一个新的起点。

    半道上,他们渡过了黄河。 

    我们现在已经不清楚他们当时是怎么渡过黄河的。用的是木筏,还是木板造的船?一共渡了多少时间?有多少人在渡河中伤亡?但是,作为母亲河,黄河知道,正是这次可歌可泣的集体渡河,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片大地的质量,惠及百世。 

    渡过黄河,再向西北行走,茫茫绿野洌寒间,有一个在当时还非常安静但终究会压住整部中国历史的地名——殷。 

    由于行走而变得干净利落的商王朝,理所当然地发达起来了。 

    两百多年后,商王朝又理所当然地衰落了,被周王朝所取代。 

    有一个叫微子的商王室成员,顺应了这次历史变革,没有与商王朝一起灭亡,他便是孔子的远祖。由此,孔子一再说自己“殷人也”。 

    大概是到了孔子的前五代吧,孔氏家族又避祸到山东曲阜一带来了。 

    孔子出生的时候,离盘庚迁殷的旧事,大概已有七八百年。这一个来回,绕得够久远,又够经典。 

    那个西迁的王朝和它后继的王朝一起,创造了灿烂的商周文明,孔子所在的鲁国地区也获得了深厚的滋润。严格说来,当时鲁国已经成为礼乐气氛最浓郁的文化中心,这也是孔子能在这里成为孔子的原因。 

    在文化的意义上,曲阜,这个出发点又成了归结点。这一个来回,绕得也是够久远,又够经典。 

    孔子知道,自己已成为周王朝礼乐制度的主要维护者,但周王朝的历史枢纽一直在自己家乡的西边,他从年轻时候开始就一再地深情西望。三十四岁那年,他终于向西方出发,到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的周天子所在地洛邑(今洛阳)去“问礼”。 

    他已经度过了自己所划定的“而立”之年,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观念和行为方向,也在社会上取得了不小的声誉,因此他的这次西行有一点派头。鲁国的君主鲁昭公为他提供了车马仆役,还有人陪同。于是,沿着滔滔黄河,一路向西。 

    从山东曲阜到河南洛阳,在今天的交通条件下也不算近,而在孔子的时代,实在是一条漫漫长路。 

    孔子一路上想得最多的,是洛阳城里的那位前辈学者老子。 

    千里奔波,往往只是为了一个人。这次要拜访的这个人,很有学问,熟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