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血肉长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部分 3、四行仓库中国旗帜飘扬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军在卢沟桥点起了战火,三十七天后,又在中国的首都南京附近发动侵略。上海,南京的门户,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重要工业基地,再一次燃起抗日的烽火。

    “八一三”淞沪会战的导火索,是日军为了寻找借口而制造的“虹桥事件”。日军企图挑起事端,在上海及其外围地区与中国军队的主力决战。他们打算速战速决,一劳永逸。

    8月9日,日本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士兵斋藤要藏,驱车闯入虹桥机场,打死中国保安队员时景哲,被机场保安队当场击毙。驻上海的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的防御工事。日军遭到拒绝,便动员驻上海的四千名海军陆战队及舰艇登陆人员,加上日侨义勇团,总共一万多人,紧急备战。

    第二天,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在吴淞一带集结大小舰艇三十多艘,驶入黄浦江示威,并从日本佐世保急调舰艇和陆战队开赴上海。

    蒋介石眼看情势危急,命令张治中准备抗战。身为京沪警备部队总司令的张治中,同时也预感到大战在即。这位安徽籍的将军似乎注定了要在上海立下战功。在五年多以前的那场淞沪会战中,他就让日军尝过苦头。

    现在,他接到南京政府向上海推进的命令,立即派王敬久的第八十七师和孙元良的第八十八师连夜进入市区。王敬久师推进到江湾新市区日租界北外侧,孙元良师迅速开抵北站布防。张治中计划以孙元良师围攻闸北的日本海军司令部,以王敬久师进取大公纱厂;两师迅速扫清日军据点后,封锁海口,阻止日军后援部队登陆。

    同时,蒋介石命令海军阻塞江阴航道,命令空军主力从华北向上海方向转场。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从虹口向天通庵车站至横浜路段开枪挑衅,另一支部队向宝山路、八字桥和天通庵路进攻,被孙元良师击退。

    当天下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将张治中的部队改编为第九集团军,同时命令周至柔的空军协同地面作战,担任要地防空。

    大家还记得,1931年的那场淞沪抗战,中国守军是没有飞机的。国民党的空军,创建于1932年。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是个坐飞机会晕机的女人,但她认为,一个国家的军队,必须有先进的空军保护自己的领空。国民党空军机少人缺,没有实战经验。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对丈夫说,她愿意设法把空军变成克敌制胜的有效武器。蒋介石同意了夫人的提议。

    美国女作家尤恩森说过,蒋介石愿意让夫人出面主持“摇篮时期”的国民党空军,实在是有他的苦衷。他认为,国民政府需要现代化的军力,尤其需要战斗机。而购买飞机涉及大笔款项,蒋介石信不过腐败的官僚,只信赖自己的妻子。宋美龄花了许多时间研究飞机,然后与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两千万美元的产品。她从采购商摇身一变为国民党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对一个女人而言,这是史无前例的。

    宋美龄独揽空军大权,不容别人染指,严格执行空军纪律。她规定,空军中若有行窃者,将被处以极刑。

    宋美龄聘请了前美国陆军航空队飞行员霍布鲁克当顾问。她提出一个问题:什么人可以在短时期内把中国空军改造成像样的军种?霍布鲁克马上想到了一个长相酷似老鹰而又十分慓悍的老飞行员,这个人就是陈纳德。

    1937年春天,陈纳德从旧金山来到中国,开始了他的中国生涯。一个炎热的下午,他在上海见到了宋美龄,当晚在日记中写下了他对宋美龄的印象:“她将永远是我的公主。”

    “七七”事变以后,国民党空军号称拥有五百架飞机,能起飞的还不到一百架;日军则有三千架飞机,在上海就配置了四百架,还在上海建了机场。中国空军大大处于劣势,但飞行员的素质和爱国心却堪称一流。

    8月13日清晨,南京光华门大校场空军司令部收到蒋介石的电令,要求空军在拂晓前炸沉长江中向东逃跑的五十艘日本舰船。如果日舰已经驶进吴淞口,停泊在黄浦江内,就不准轰炸,以免引起国际纠纷。

    刚从南昌转场来扬州的空军第五大队接到命令,值班员王倬立即向大队长丁纪徐报告。

    丁纪徐接过电令,命令中队长刘粹刚率领十八架霍克三式驱逐机,每机携带一枚五百磅的炸弹,立即追击长江中的日舰。

    王倬驾机腾空,梁鸿云、雍沛和袁葆康等十几名飞行员一起驾机升空。天刚蒙蒙亮,机翼下的山川还在沉睡,笼罩着一片白雾。

    霍克式驱逐机编队飞行,越过江阴要塞,长江像一条白练闪闪发光。机群沿长江向东搜索,江面上没有发现一艘军舰。机群飞近长江口时,他们才看到吴淞口以东的白龙港停泊着一艘飘扬着太阳旗的日本军舰。

    长机当即下令改变队形。战机一架接一架地向着鲨鱼似的舰艇俯冲投弹。刘粹刚领头半翻滚,直冲敌舰投弹,炸弹带着尖啸,激起冲天水柱。接着是二十五岁的副队长梁鸿云驾机俯冲投弹,命中了日舰尾部,随即浓烟四起。其余战机一架接一架投弹。日舰缓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