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提出的全国抗战方略分为七条:第一,战略方针是持久的防御战;第二,在战役上应以速决战为原则;第三,作战的基本原则是运动战,避免持久的阵地上的消耗战;第四,在必要的战略要点或政治经济中心,设立坚强工事,配置足够兵力,以钳制敌人;第五,一切阵地的编成,应狭小其正面,伸长其纵深。守备部队的作战要领,应采取积极的动作,反对单纯的死守的防御;第六,战略的内线,而在战役指导上应是外线作战,以求得歼灭敌人;第七,广大的开展游击战争,其战线应摆在敌人之前后左右,以分散敌人,迷惑敌人,疲倦敌人,肃清敌人耳目,破坏敌人之资材地带,使主力在运动中歼敌。
这个提案,首次提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一部分。
21日,蒋介石在南京会见英国大使许阁森,要求英法两国从中设法和缓中日之间的冲突。
23日,毛泽东在延安写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号召一切爱国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员团结起来,全国的爱国同胞、爱国军队、爱国党派一致团结起来,坚决抗战,动员全国人民和全国军队,争取广泛的外援,争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
25日,蒋介石会见美国大使约翰逊,提请美国注意它是《九国公约》发起国,在国际法和道义上都有制止日本的义务。
30日,国民政府特使孔祥熙到达伦敦,和英国银行团签订两千万英镑的借款契约,还谈妥了购买三十六架英国飞机的协议。他还和比利时、法国签订借款协定,向法国订购三十六架轰炸机。
8月1日,周恩来接到张冲来电,称:蒋介石密邀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即飞南京,共商国防问题。中共中央决定,派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去南京出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国防会议。
10日,周恩来一行从西安乘飞机到达南京。这次南京之行的一个重要目的,仍然是商谈中国红军的改编。要改编的不仅有红军主力部队,还有湖南、江西、广东、浙江、福建、湖北、河南和安徽八省的游击队。
12日,蒋介石派康泽会见周恩来,对《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不同意宣言中提“民主”,要求一律改为“民用”;不同意提同国民党获得谅解,要求提共赴国难。周恩来当即表示,有的可以研究,有的不能同意。
但是,时局突变,蒋介石的态度跟着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3日,日军突然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侵略者的炮火打到了南京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蒋介石看到了真正的心腹之患,他迫切需要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18日,蒋介石同意发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协议。但是,由于双方在部队改编和员额等问题上仍有斗争,这个协议到22日才正式发表。同一天,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
日军来势凶猛,战争形势发展很快,朱德和周恩来先离南京,未了事宜由叶剑英在南京继续谈判和交涉。
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确定抗战战略方针,调整部署,划分战区,将临战地区划分为五个战区。第一战区,负责河北省和河南省北部作战,辖第一集团军、第二集团军和第十四集团军,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第二战区,负责山西、察哈尔和绥远三省作战,辖第六集团军、第七集团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阎锡山任司令长官。第三战区,负责江苏和浙江两省,辖第八集团军、第九集团军、第十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冯玉祥任司令长官。第四战区,负责福建和广东两省作战,辖第四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何应钦任司令长官。第五战区,负责山东省和苏北作战,辖第三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蒋介石兼任司令长官。
21日,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宠惠和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在南京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下辖三个师,全军编制共四万五千人。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以红一方面军为主编成。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政训处主任罗荣桓。下辖第三四三旅和第三四四旅。
第一二○师以红二方面军为主编成。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下辖第三五八旅和第三五九旅。
第一二九师以红四方面军为主编成。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下辖第三八五旅和第三八六旅。
在红军主力改编的同时,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洛川会议上作报告,指出:在军事上,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建立长期作战的战略支点;在国共关系上,要记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会议指出,中国的抗战是一场艰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