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蒋介石成败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术篇 63、子承父位水到渠成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蒋介石的精心安排下,蒋氏父子权力交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有序的、渐进的过程。

    事例:

    1、选择辅佐“贤相”,为“太子”继位保驾护航。

    这是也是一个近似于接力赛的过程,陈诚和严家淦先后对蒋经国接班,进行了辅佐。

    陈诚是蒋介石最为器重和信任的亲信。可以说,在辅佐蒋经国继位方面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陈诚与小蒋搭配,辅佐蒋经国从政,实际上从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就已经着手做。

    1947年秋,蒋介石派陈诚前往东北指挥国民党嫡系部队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一败涂地。在国民党内引起公愤,在蒋介石的庇护下,受到撤销参谋总长的处分后,1948年10月,被任命为台湾省主席,顶替前任陈仪。陈诚的这一任命,看起来是降职使用,其实,蒋介石是委以重任,把经营台湾,为今后利用这一战略基地作准备的重任交给了他。同时,还任命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的负责人,从这时起,陈诚已开始担负起辅佐蒋经国从政的责任了。他在台湾主持政事时,在台湾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比如实行三五减租、货币改革、发展教育、振兴民族工业,初步奠定了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基础,也为蒋经国在台湾立足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陈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既是蒋介石执政的顶梁柱,又是蒋经国将来继承统治地位的铺路人。他官居国民党副总裁的地位,曾两度担任“行政院院长”,三度当选“副总统”,属于台湾国民党政界的二号人物。如此显赫的地位,在他与蒋经国之间没有发生大的摩擦与冲突。这与“二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诚在蒋氏父子权力交接中,属于一个过渡性人物。在蒋经国的政治威权还没有达到众望所归的程度,担负“行政院院长”、“副总统”的实职,还难以统卸众臣时。蒋介石给陈诚委任此重任,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权力真空,给蒋经国平稳接班提供一个缓冲期。正因为如此,他这一角色显得特别重要。这一位置上发生问题,其后果对于蒋氏父子的权力交接的影响是致命的。可能导致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尽管对蒋氏父子来说是“忠臣”,但才能不济,导致中间连接链条的脱落;是“能臣”但非“忠臣”,有可能大权旁落,这对于蒋氏父子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陈诚早已死去,盖棺论定。陈诚对蒋家忠贞不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曾想用陈诚替代蒋介石,以便推行其“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计划,遭到陈诚的拒绝,在陈诚病危弥留期间,他对蒋介石说,美国人不可信。提醒“主子”予以提防,其对蒋家的忠贞可见一斑。他在台湾的政绩也是人们公认的。蒋介石把陈诚放在这个位置,确实比较高明。

    把陈诚放在这样重要的位置,如果说蒋介石十分放心,那就把他的心胸看宽了。随着陈诚地位的升高,威望的增大,蒋介石感到一种潜在威胁。在是换掉还是继续留用陈诚,举棋不定时,聪明绝顶的陈诚,以重病在身为由,主动向蒋介石提出辞职的请求。给了蒋介石一个政治权力平衡的机会;当然,此时的陈诚已病入膏肓,自知在世时日不长了,给一个顺风人情,何乐而不为。

    在陈诚辞职后,蒋介石提议由严家淦任“行政院院长”。对此举,在台湾政坛不少人不以为然,也有的瞠目结舌。严家淦是江苏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比蒋经国大5岁,长期从事技术工作,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性官僚,他显然到台湾时间很早,但长期在岛内默默无闻。提议这样的人担任如此重要职务,似乎不太符合蒋介石用人的标准。

    其实,蒋介石用严家淦来填补陈诚留下的空缺,显现出他在政治权术上的老道。经过陈诚的铺垫,蒋经国在组织上、特务政治上的经营,有比较好的基础了。在陈诚之后,他不能再启用“老臣”,也不能任用本事太大、野心可能大的人,否则,可能出现影响权力交接新的障碍。所以,他必须物色一个本事虽不高,但没有野心,没有自己的势力,不会与蒋经国争权夺利的人。严家淦比较符合这样的条件。

    严家淦性情温和,生活简朴,从政不太张扬,他奉行八个字的人际关系哲学,即:“退一步想,易地而处”。从这朴实无华的信条可以看出,严家淦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他在担任台湾省副主席期间,舆论对他的评价比较低调,称他是“好人,不是好官,是好国民,不是好公仆。”江南先生说得更刻薄,说:“严的才具、建树,连勉强及格都困难。充其量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政客,无条件服从的men。”说归说,批评家可以坐而论道,可政治家要的是政治实惠,当然,既好看又有用,那当然很好,如果不能两全其美,那肯定是选择“有用”的了。

    说不定蒋介石所看中的,正是批评家所抨击的。当然,严家淦也并不一无是处,他到台湾很早,在台湾任地方官,跟台湾本土的人士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权力构成的有关方面,其奉行的八个字的处世哲学,有弹性,全球权力平衡;在政治上,没有很强的权欲,可以说在政治利益上是个“中富即安”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