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敢妄自菲薄。
但是基督曾说,不要只看到别人眼里有木刺,没准儿自己眼里还有大梁呢。
中国的传统道德,讲究得过了头,一样会导致抽疯式的举动。
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社会在这方面也是个放大器。
人行忠孝节义,就能得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美名,这种美名刺激你更去行忠孝节义,循环往复,最后你连自己在干什么都搞不清。
举例言之,我们讲究孝道,人人都说孝子好。
孝子一吃香,然后也能导致正反馈,从而走火入魔:什么郭解埋儿啦,卧冰求鱼啦,谁能说这不是自激现象?再举一例,中国传统道德里要求妇女守身如玉,从一而终,这可是个好道德罢?于是人人盛赞节烈妇女。
翻开历史一看,女人为了节烈,割鼻子拉耳朵的都有。
鼻子耳朵不比头发指甲,割了长不出来,而且人身上有此零件,必有用处;拿掉了肯定有不便处。
若是为“节烈”之名而自杀,肯定是更加不妥的了。
此类行为,就像那条抽疯的海豚。
文化革命中大跳忠字舞时,也是抽的这种疯;你越是五迷三道,晕头胀脑,大家就越说你好,所以当时九亿人民都像发了四十度的高烧。
不用我说,你就能发现,这正是孟子说的那种手舞足蹈的现象。
经历了文化革命的中国人,用不着我来提醒,就知道它是有很大害处的。
“忠”可算是有东方特色的,而且可以说它是孝的一种变体,所以东方精神发扬到了极致,和西方精神一样的不合理,没准还会更坏。
我们这里不追求物欲的极大满足,物质照样不够用。
正如新儒家学者所说,我们的文化重人,所以人多了一定好,假如是自己的种,那就更好:作父母的断断不肯因为穷、养不起就不生,生得多了,人际关系才能极大丰富,对不对?于是你有一大帮儿子就有人羡慕。
结果中国有十二亿人,虽然都没有要求开私家车,用空调机,能源也是不够用。
只要一日三餐的柴禾,就能把山林砍光,只要有口饭吃,地就不够种。
偶而出门一看,到处是人山人海,我就觉得咱们这里自激得很厉害。
虽然就个体而言没有什么过分的物欲,就总体来看还是很过分,中国人一年烧掉十亿吨煤,造出无数垃圾,同样也超过地球的承受力。
现在社会虽然平稳,拿着这么多的人口也是头疼。
故而要计划生育,这就使人伦的基础大受损害。
倘若这种东方特色不能改变,那就只能把大家变到身高三寸,那么所有的中国人又可以快乐的生活,并且享受优越的人际关系。
可以预言,过个三五百年,三寸又嫌太高。
就这么缩下去,一直缩到风能吹走,看来也不是好办法。
本文的主旨,在于比较东西方不同的快乐观。
罗素在讨论伦理问题时曾经指出,人人都希求幸福,假如说,人得到自己希求的东西就是幸福,那就言之成理。
倘若说因为某件事是幸福的,所以我们就希求它,那就是错误的。
谁也不是因为吃是幸福的才饿的呀。
幸福的来源,就是不计苦乐、不计利弊、自然存在的需要,这种需要的种类、分量,都不是可以任意指定的。
当然,这是人在正常时的情形,被人哄到五迷三道,晕头转向的人不在此列。
马尔库塞说西方社会有病,是说它把物质消费本身当成了需要,消费不是满足需求,而是满足起哄。
我能够理解这种毛病是什么,但是缺少亲身体验。
假如把人际关系和谐本身也当成需要,像孟子说的那样:行孝本身是快乐的,所以去行孝,当然就更是有病,而且这种毛病我亲身体验过了(在文化革命里人人表忠心的时候)。
人满足物质欲望的结果是消费,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人避免孤独这一需要的结果。
一种需要本身是不会过分的,只有人硬要去夸大它,导致了自激时才会过分。
饿了,找个干净饭馆吃个饭,有什么过分?想要在吃饭时显示你有钱才过分。
你有个爸爸,你很爱他,要对他好,有什么过分?非要在这件事上显示你是个大孝子,让别人来称赞才过分。
需要本身只有一分,你非把它弄到十分,这原因大家心里明白,社会对个人不是只起好作用,它还是个起哄的常葫,干什么事都要别人说好,赢得一些彩声,正是这件事在导致自激。
东方社会有东方的起哄法,西方有西方的起哄法。
而且两边比较起来,还是东方社会里的人更爱起哄。
假如此说是正确的,那么真正的幸福就是让人在社会的法理、公德约束下,自觉自愿的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