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情到深处即为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一 6、李季兰:春心怦动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棠花,摇曳多姿,含苞欲放。

    剡中就是今年的浙江嵊县一带。物华天宝,风光旖旎。玉真观地处幽静的山谷,景色殊绝。不少寻奇探秘者前来访问,使得原本静谧的道观游人如织。

    风姿绰约,眉目含情。二八佳龄,怀春年纪。

    李季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那里繁花似锦,那里有人人向往的情爱。很难想象一个浪漫多情的少女能够容忍清修的生活。外界些微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多情少女的心潮波动。何况有风流名士的挑逗和撩拨。

    少女怀春,吉士诱之。

    李季兰对来自外界的流连,不但没有羞耻的感觉,反而满心欢喜,恨不能马上就开始一段恋情。长期的道观生活,琐碎而腻味,除了诵读经书,就是习作练琴,最是缺少青春少女所需要的感情生活。

    感情荒漠,压抑生活,像是两股巨大的推力,迫使李季兰离经叛道。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灿若桃花的年华,锁在道观的清规戒律中。春情在心底荡漾,镌刻脸上,成为永难消逝的愁容。深夜里,无尽的寂寞袭来,泪水打湿枕巾。艳丽的花朵生长在幽寂的角落,春风难至,就连蜂蝶都少来眷顾。寂寥的生涯,心如刀割。

    时光如流水,韶华难挽,眼见着青春一天天的流逝,却不见尽头。怎不教人寂寞复相思?孤芳自赏是一种痛苦。李季兰对于爱情的渴求,仿佛正要拔节的枯苗在等待一场酣畅淋漓的雨露。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让人同情。

    邻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道观就是深闺。人未识是因为清规严密。突破它需要勇气,更需要胆识。李季兰为了逃离憋闷的环境,决心打破一切羁绊,得不到我想要的,毋宁死。

    暮春午后,趁着观主春困之际,李季兰偷溜出道观。她要向世界展示她的才华和美貌,让世界为之震惊。她来到剡溪,坐在一叶兰舟上。桂桨波动,涟漪像女诗人的心情一样荡漾开来。

    溪边来了一位青年。瘦削的脸庞,眉清目秀,布衣芒鞋,一派隐逸风流。他是隐居剡溪的名士朱放。朱放想要登船。李季兰被这位男士的独特韵味所吸引,对他登船的请求,痛快地答应。

    两人一见如故,兴趣相投。他们一起游览剡溪,钟情两旁的秀丽山水。兴致起时,唱和联诗。见到了绝佳的风景,李季兰还要引吭高歌。朱放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对李季兰有了迷醉的感觉。热烈,豪放,多情而又无所顾忌。

    爱情在美丽的邂逅中诞生。朱放临别时,写了一首赠诗。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烈的爱慕之情。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李季兰如愿以偿。一次偶然的出游,竟然遇到了今生第一份爱情。她的心里怦怦乱跳。她喜欢这种感觉,对这种感觉渴望已久。

    以后的日子,就像电视剧里的情节一样。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狂野,时常在剡溪的兰舟上约会,游山玩水,小酌赋诗。

    发展到后来,朱放打着游访的幌子,到玉真观中与李季兰幽会。品茗谈心,抚琴吹笛。好一段让人艳羡的恋爱生活。

    天意弄人。热恋之际,突生波澜。宛如碧蓝如洗的夏日天空,突然吹来一阵飚风,乌云不知从什么地方围拢过来,越积越重,霹雳一声,大雨倾盆,原来的美丽不复存在。

    朱放被朝廷征召,外放江西为官。

    从此两地相隔,告别时,挥泪如雨,天涯海角寻思遍,唯有鱼雁知相思,双方无休无止的相思之情,只靠一纸薄薄的短笺传递。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何日何时,良人来归?李季兰的内心充满了焦虑。相思之情日渐深刻,可终不见朱放回归的影子。她又重归寂寞复相思的境地。上天开了一个大玩笑。

    久难重逢,使相思变绝望。

    她期待着新的爱情降临。

    春秋代序。时间不会停止步伐。转眼又是中秋。

    秋情不胜寂寥。中秋更是天上地下俱团圆的时候。可怜的李季兰深夜无眠。月满西楼。月光投下窗牖的剪影。她躺在清冷的床上,思念远方的情人。

    或许,等待没有尽头。到头来,枉费一番心血,远方的他却可能另有新欢。迷迷糊糊的浅浅入梦。梦境中新的身影取代了旧的身影,新的恋人走来,从远及近。正要仔细分辨时,天色已晓。

    起来梳妆,容颜消瘦。愁郁堆在紧蹙的眉头。

    有人来告,龙盖寺的陆羽来访。

    李季兰的心中掠起异样的感觉,是那个被誉为“茶神”的陆羽吗?

    正是。陆羽精通茶道。育茶,制茶,品茶,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