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路弘传)或往印度(上路弘传)寻求佛法,佛教再度兴起。这一时期,在印度波罗王朝盛行的密教无上瑜伽部的经典和法门被大量传译,以密教传承为主要形式的各种藏传佛教教派也逐渐形成。传译工作至13世纪初基本结束。200多年中,印度许多显密兼通的高僧到西藏传法译经,西藏也有大量僧人前往印度、尼泊尔学法,成为著名的译师。双方有名可考的译师达300余人。大量密教无上瑜伽部的经、论、疏释以及中观、因明、声明、医药、历算、工巧等论著被译成藏文,大多数译籍后来都收入《甘珠尔》和《丹珠尔》中,对藏族文化,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而藏传佛教最兴盛的地方,非拉萨莫数了。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神圣,神秘,纯净的城市。而能够称为拉萨标志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这里也是整个藏传佛教的中心。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四十年代松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布达拉宫座落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中心、古城西北约2公里的玛布山(也称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
1961年国务院将布达拉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布达拉宫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内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古建筑。"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相传公元七世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成此宫,今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佛堂两处早期建筑。现有建筑群为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受清朝册封后开始兴建,并经过历代达赖不断扩建而成。1959年前,布达拉宫是五世达赖之后历代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常葫,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权力中心,从七世纪起,先后共有九个赞普(藏王)和十位达赖在这里居住过。
布达拉宫由红山南麓奠基,缘山而上,依势迭砌,从平地直达山顶,几乎占了整座玛布山(红山)。布达拉宫高117米,东西长360米,外观13层,实为9层,面积约12万平方米,殿宇巍峨,金顶辉煌,共有佛堂、经堂、灵塔殿、习经室15000多间(按西藏建筑计算办法以柱计算)。整个建筑系石木结构。用块块方石垒砌,高大宽敞的殿堂墙上绘有各种色彩鲜艳的壁画,室内陈设有几十万个用金、银、铜、玉和檀香木等雕铸的大小佛像,造型生动。集中体现了藏族人民高度的建筑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宫城占地41公顷,包括四大部分:红山之上的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和山脚下的"雪"。其中红宫为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和顶点,也是须弥佛土和宇宙中心的象征;白宫合抱于红宫外侧,是历代达赖的宫殿、大经堂、噶厦政府机构和僧官学校等,达赖的寝宫位于白宫最高处,又称日光殿;龙王潭为布达拉宫后园,方圆3公里,中为湖,湖中小岛上建有龙王宫和大象房等;"雪"在布达拉宫脚下,其中安置有噶厦政府的监狱、印经所、作坊、马厩,周围是宫墙和碉堡。站在红山脚下,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整体布局,由下到上分别是"雪"、白宫和红宫,充分体现了藏传佛教中"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说",通过建筑布局艺术的对比、夸张和渲染,表现了佛法的神威,令人在千年之下,仍望之而生对天国佛境的凛遵之感……
离开少林寺后的两天,玄和饺子的脚步就落在了拉萨机场的土地上。对于两个人来说,拉萨都是神秘的,陌生的。
和大部分来拉萨旅游的人们一样,两人张望着,观光着走在拉萨小街上。这里有充满民族特色的工艺品,食品。身着朴实藏袍的藏民门,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着。一些老人摇着手上的法轮,嘴里念叨着秘宗的六字伏魔真言:“唵(an)、嘛(ma)、呢(ni)、叭(ba)咪(mei)吽(hong)。”一遍一遍,孜孜不倦。强烈紫外线的照耀下,正个拉萨城就如同神话中的光明之城一样。
草草的吃了饭,玄和饺子和众多朝圣者一起涌向了布达拉宫。来到山门下,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喇嘛就对着两人不停的笑。那纯洁得仿佛是冰山上的融雪般的笑容,吸引了玄和饺子。卷着舌头的汉语问候着两个远方来的客人。一翻交谈后,两人就和这个小喇嘛混熟了,知道他有一个藏族的标准名字扎西。知道他是和几个伙伴从遥远的大昭寺来布达拉宫等候班禅活佛传法的。饺子的脑子转得快,心想这个小喇嘛既然能够来等候活佛传法,那么多少也应该有点修行才对。心里的疑问应该可以问他吧,这才真的叫不耻下问。
“扎西啊!我问你个问题啊!”饺子就象是在逗小孩儿一样,不过他真是在逗小孩儿。
“你问啊,我不知道太多的哦!”扎西的朴实让人连欺骗他的邪念都不会起的!
“我问的,你一定知道。”饺子十分肯定的说。“唵、嘛、呢、叭、咪、吽,是什么意思?我听到几乎所有的本地人都这么念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