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对本源之零点风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学点儿历史 天可汗李世民(上)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驰骋疆场

    李世民(599-649)出身于贵族世家,李氏家族世居于陇西,其八世祖李暠在西晋末年占据今甘肃、酒泉一带,建立西凉国,自称凉公,即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儿子李歆被北凉沮渠蒙逊所灭,李歆的儿子李重逃到南朝宁国,后归附北魏,任弘农太守一。到李熙、李天赐均担任地方官、低级军官。

    李家到李天赐的第三子李虎,即李世民的曾祖父,家世又重新兴旺发达起来。李虎统率自己的部下帮助西魏的创立者宇文泰开国有功,因此而官至太尉,为"八柱国"之一,死后追封唐国公。到李昺,北周时袭封唐国公,任安州总管,在政绩上却很平庸。李世民的祖父虽是一般官僚,祖母独孤氏与隋文帝独孤皇后是同胞姊妹,这样,李渊、李世民就成了隋朝宗室的亲戚,这对于他们的仕途生涯是有一定影响与帮助的。李渊在隋朝的官品始终在三品以下,未能进入枢要的行列,但由于裙带关系,李渊在朝廷中的地位毕竟是优越的。随着李渊年龄的增长,朝廷又提供了他发挥才能的舞台,特别是大业九年(613),李渊由文官而转为武官并一再迁升,这对于一个军事贵族的后裔来说,意味着重温先祖旧业的机运来临了。这一年,李世民刚好16岁。

    李世民家族的家风是尚武不尚文。他从小跟随父亲辗转于陇州、岐州、楼烦等地,这些地方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之地,其风俗习惯亦是善骑射、性强悍,这样李世民从少年时代起即熟读兵法,苦练武艺。他骁勇善战,体魄健壮,精力充沛,勇敢果断。

    李世民17岁那年,当朝的隋炀帝喜爱游历,到塞外游逛时,被突厥围困在雁门关。隋炀帝惊恐万分,下令全国征兵来救援。屯卫将军云定兴率2万军队支援,李世民投到他的府下,献计说:"突厥可汗倾国前来,围攻天子,一定是认为我们仓猝之间不能赴援,才敢如此猖獗,我们可采取虚张声势之计,白天沿几十里山林遍设旌旗,夜间则钲鼓相应,敌人必定以为我们援军齐集,就会望风遁去了。"云定兴依计而行,突厥果解围而去。这可以说是李世民初试锋芒,但这次他并没得到封赏,就又回到了当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身边。 

    这时的隋炀帝越来越暴露出他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的恶劣本性,逼得老百姓实在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了。大业九年前(613)在今山东、河南、河北、宁夏等地便有20支义军。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人数越来越多,地区越来越广。

    在镇压义军及反击突厥战争中,李渊因军功一再升迁,至大业十年(616),李渊奉诏担任太原道安抚大使,以后升任太原留守。世民跟随父亲在太原参加了镇压甄翟儿义军的军事行动。威镇一方的李氏父子权限渐大,羽翼渐丰,加上各地风起云涌的起义及炀帝晚年的猜忌之心越来越厉害,动辄杀戮文武大臣,晋阳起兵已势在必然。李渊是晋阳起兵反隋的决策者和组织者,李世民在父亲的支配和影响下,做了大量工作,使他不仅在政治上迅速成熟起来,军事上也了解和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并结识了一批豪杰之士,成为他日后事业中的骨干力量。

    大业十三年(617),李渊正式起兵反隋,这一年的六月,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将兵击西河,并命太原令温大有参谋军事,这是起兵反隋后的第一仗,其成败关系全局。建成、世民在此次战役中,身先士卒,与民同甘共苦,他们力求不骚扰百姓,既争取了民心,又不轻易伤害军心。当时,百姓在隋朝统治者的残酷压榨下,对义兵的这种行为表示欢迎,广大士兵也更鼓起了斗志。进至西河城下,建成、世民未披盔甲,即察看地形。次日,义师麾兵攻城,又有内应引义师入城,这一仗打得干净利落;未伤一人,西河遂定。

    七月,李渊率3万甲士从太原出发,散发檄文到各郡县,再次声称尊立隋恭帝。李世民跟着父亲,踏上了进攻长安、夺取帝位的征途。

    进军途中,部队秋毫无犯,因遇八月大雨,阻滞了一段时间,在霍邑同隋将宋老生打了起兵以来第一次硬仗,阵斩宋老生,后按李世民建议兵分两路,一路由李建成的左军围河东屈突通、一路由李世民率领右军直攻长安,该部发展到13万多人,十月,李渊大军也浩浩荡荡、斗志昂扬地开到长安,扎在城外西北角,一共20多万人,激战12天终于攻克长安。代王即位大赦改元,遥尊炀帝为太上皇。李渊父子俱封赏。世民为京兆尹、秦国公。

    武德元年(618)四月,宇文化在扬州缢死隋炀帝。五月,傀儡皇帝隋恭帝已完全无用,李渊便一脚把他踢开,自己在太极殿即皇帝位,就是唐高祖。当年19岁的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唐朝建立后,高祖开始了统一全国的伟业;年轻的李世民,在建立唐朝的多次战斗中已显露出引人注目的头角。在以后的统一战争中,他更是运筹帷幄,亲自上阵,西征东杀,具体指挥了四大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消灭二薛

    薛举身材高大,凶悍善射,家产无数,称雄边疆,他原是金城(治所在今甘肃兰州)府校尉。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