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对本源之零点风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作品相关 到东京去!我们要血洗这座城市!(七)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穷灾难,这些人带来的灾难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卖国贼给他们国家带来的灾难都要大得多。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中国人爱国意识是很淡薄的。百年之辱使得中国人产生了浓厚的自卑心理,因而中国人不大喜欢自己的国家,而向往外国。中国人会自豪地说:“你中国要是没有美国放原子弹炸日本,打得赢日本么?”“你中国被日本打成那个样子!”“你中国多穷!”“美国那么发达,你中国打得赢么?”……这个“你”字加得最好,好像他不是中国人,而是外国人。中国人便是这样,你要是指出了中国的缺点,他会兴灾乐祸,而不会思图改变中国这一缺点,甚至他自己都会不思进取,甘于堕落。也许有人会反驳我的观 点,并举出建国初有许多科学家、艺术家等人不顾艰难险阻回到祖国的事例作为反面论证。可是,这些人都是少数,而且是特殊人所为,而我说的却是多数,且是普通人所为,因而更具代表性。

    中国人恭顺、怯懦、软弱、柔和、仁慈、愚善、自卑,缺少冒进、强悍、粗野的性格,要让这样的人复仇,实在难呐!1949年以来,中国没出现过一篇宣传复仇的文章,这是一个奇迹。只是这奇迹是一种悲哀。纵然复仇是非正义的,甚至是反动的,但由于中国蒙受了莫大的耻辱,中国也应出现一篇宣传复仇的文章,这才是正常的。可是这种文章始终没有出现。中国已到了不正常的顶峰。要是其他国家也蒙受了中国这么大的耻辱,那么它们的宣传复仇的文章必会如雨后春笋般暴出。

    朝鲜,一个远比中国弱小的国家,都敢在教科书上把日本当做敌人,而中国却还在津津乐道地谈中日两国几千年的交流和友谊。“敌人”这个词应当从中国的词典里抠掉,因为这个词对中国来说是用不上的,在词典里简直是白占位置;“复仇”这个词也应当从中国的词典里抠掉。

    中国有一万个人反对复仇,而没有一个人支持复仇;中国会找出一万条理由来反对复仇,而不会找出一条理由支持复仇;中国有人在反对复仇上想方设法,不遗余力,而没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地鼓吹复仇。这是中国的悲哀,也是中国的耻辱。在本文第六节所列举的八条反复仇理由,其中任何一条都足以让中国遭受日本无数次侵略而都不能复仇。为什么是这样,读者只要做一番反证就不难推理出来,其中有几条我已经做了反证,其它的几条我就不想再罗嗦了,让读者自己去思考思考吧!

    谁能想到呢,中国人所说的反复仇的理由,其实都是肤浅到极点的理论,而就是这种肤浅到极点的理论,却能赢得十亿中国人深深的拥护。在中国,再没有任何其它一种思想能像反复仇思想这样得到如此之多的人的拥护了。中国人反复仇思想已成了一种信仰,哪怕你给他们的理论以毁灭性的打击,他们也依然如故地反对复仇。

    这是个顽固反对复仇的国家,谁要是在这个国家鼓吹复仇,那么连坟墓中的死人都会拱出来大声抗议。要是中国人有朝一日被日本灭绝了,有谁去问死掉的中国人愿不愿复仇,他们都会摇头说道,日本人民是无罪的,日本后代是无辜的。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这个民族能容忍异族加在自己头上的一切,复仇是她所极力排斥的。(我知道本文对中国人进行了过份的攻击,这也令我感到悲哀,但是面对如此惨淡的局面,我又不能不如此,一切理智在这里是无用的。在中国,谁想要改造本民族的灵魂,似乎都不得不攻击自己的国家、同胞。五四运动之后,多少人都著书立说,对自己深深爱眷的中国进行了无情的、甚至是情绪化的攻击。我的做法也与此类似,我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唉,我用什么来表达对中国人的恨呢?又用什么来表达对中国人的爱呢?我希望我国的读者不会因为我说了一些过份的话而感情用事,武断地否决本文中的观点,即希望本文的缺点不会影响它的一些正确的观点)

    本来,复仇是很正常的事,在一个正常的民族,复仇的言论不会遭到多大的反对,一个人只要略略说几句复仇的话,甚至不用说得很有说服力和煽动力,就会引起无数的呼应;甚至不用别人宣传,他自己就会产生复仇的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心中满怀仇恨,德国的社会上充斥着形式各样的宣传复仇的小册子,这也是后来纳粹党得以上台的心理基础;而在中国,谁要是鼓吹复仇,纵然他说得很有道理,也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要使中国人接受复仇主义真是难于上青天。

    那些顽固反对复仇的中国人,看起来思想修养已达至高境界,是个高尚者,其实都很平庸:他们是平庸的高尚者。他们是中国的耻辱,而且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下毒者。

    一九九五年,时值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中国方面发表了许多文章,有的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有的谴责日本否认罪行,有的怒斥日本美化侵略,但所有这些文章我都不愿看,因为它们太消极了,太暗淡了,太悲惨了,看了只会让人悲哀,气愤,伤心伤脾,总而言之,除了给中国人一种精神折磨外,别无他益。这些文章是属于保守的、退缩的、让人只知回忆的东西。我希望看到鼓吹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