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绝对本源之零点风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作品相关 为了忘却的纪念(转)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的幸存者葛振林老人离开我们了,可是每每想到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总让我们肃然起敬,什么是英雄?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葛振林老人就是我们的英雄,我们的脊梁!让我们向他老人家致上最崇敬的默哀!

    可是现在在我们面前总有一些汉奸败类们不停地割裂我们的历史,删改我们的历史。熟可忍,不可忍!

    因此为了忘却的纪念,也为了表达我的出离愤怒,在下一章中有一大段描写侵略者的凶残行为,指出他们反动、野蛮、嗜血和毁灭文明的本质!

    下面这篇文章是人民网的一个评论,希望能对读者有感悟!

    **************************************

    人民时评:课本怎能这样改?

    林治波 

    3月21日,“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的幸存者葛振林老人在湖南衡阳去世。就在这位抗日英雄离开人世之际,“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也被从新的语文课本中删了出去,这真是一个让人感叹的不幸巧合。

    据上海市教材编写组主编徐根荣说,除了上海市的新语文教材以外,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要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

    作这样的删改,自然是有原因的。教材编写者内心有些什么想法我们不得而知,但徐根荣就此对记者作了公开的解释,笔者就根据这些解释来作一点分析和评论。

    徐根荣说:“当初选择这篇文章是出于与时代接轨考虑的。……这样的故事在上世纪70年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这就符合了当时的社会需要,这些文章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根荣对记者解释:“同样,把《狼牙山五壮士》从新课本中删除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在社会以多元化为主,学生们需要更多更新鲜以及种类丰富的知识,过去单一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的文章结构就与学生们的思想脱节。另外,《狼牙山五壮士》所反映的时代与现代社会从时间上来说也存在距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与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文章也越来越难勾起年轻的老师们的共鸣,再用这些战争题材的课文教育学生,‘教’与‘学’的作用都不会很大。”

    徐根荣进一步解释说:“新的时期,革命英雄主义仍然需要,只是这种需要应该转化形式了,只要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的都是革命英雄主义,过去战争时期有革命烈士,现在和平时期,有杨利伟,有桑兰,甚至还有刘翔。这些人都是为了国家奉献自己的典型,在新时期,他们用新的方式做着付出,这些方式很贴近生活,与孩子们的环境接近,比如刘翔,他本身就是上海人,这对孩子们理解什么是英雄主义,怎么做到英雄主义有很大帮助。”

    徐根荣的解释中有这样几个突出的词汇:现代社会、和平时期、新的时期、多元化等等。徐根荣的解释比较婉转,如果直白一点,实际上就是这么个意思:狼牙山五壮士那样的故事,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和平时期、新时期、多元化的需要了,与现在的师生距离太远,无法引起共鸣了,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所以,把它从课本中删掉算了。

    这个解释,乍一听似乎不无道理,但仔细想想,其实没有道理。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个历史事件,这就涉及到现在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如何对待祖国和民族的历史,本质上是一个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问题,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历史的确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学习和了解历史不大可能成就一些人升官发财的梦想;但对于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来说,学习和了解历史有益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现实是由历史演变而来的,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和平时期与战争年代、新时期与旧时期的内在联系是割不断的。时代的更替、事物的源流、前人的奋斗以及历史的经验教训等等,都需要今人去了解和把握。鉴古知今、读史明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人们对待历史的真理性认识。作为教育工作者,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如果按照徐根荣的逻辑,课本中的历史内容可以全部删除;照此逻辑发展下去,所有的历史研究和教学也可以取消。这显然是不值一驳的荒谬逻辑。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个抗日故事,这又涉及到人们如何对待抗日战争的问题。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就在这样一个年份里,有人居然把一个抗日的故事从课本中删除,这意味着什么?至少意味着他们根本不把这段光荣而悲壮的历史当回事。这两年,日本右翼势力一边否认和篡改侵华战争的历史,一边公然要求中国取消“反日教育”,要求我们修改教科书,这真是荒唐透顶的事情。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强盗洗劫了一户人家,事后这个强盗不但不低头认罪、赔偿道歉,还反过来指责那户人家不该进行防盗安全教育。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正因为这个因素,“狼牙山五壮士”这个故事在21世纪的今天,有着特别的现实针对性。一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