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隐士大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部分 15、陶渊明,爱在桃花源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晋的时候有一位先生,当时的人都不知道他姓啥名啥,也不知道他是啥地方的人,只是因为他院子里有五棵柳树,于是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这个五柳先生是一个安静的人,喜欢读书,但不求甚解,读到高兴的时候竟然忘了吃饭。他一生嗜酒如命,但家里很穷常常买不到酒喝,于是他的朋友一有机会就请他喝酒,他从来不拒绝,每一次都大醉而归。他住在破烂的屋子里,屋子里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啥都没有,他穿的衣服没有一处没有打过补丁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可是他却说他过得很快乐。一有空就写诗作文,借此抒发自己的志向,他的志向是什么呢?他的志向就是不为贫穷的处境而忧心忡忡,不为浮华的富贵到处奔波,只愿有一个好的身体,和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和家人平平淡淡快快乐乐的度过一生。现在的人都知道,这个五柳先生就是我们的陶渊明先生。

    第一次辞官

    陶渊明先生十九岁那年,他的叔叔给了他一笔钱,叫他去外面游学。

    古时候流行游学,即一边旅游一边求学,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不像现在这样求学就是在家与学校之间打转。陶渊明先生的叔叔陶夔先生是一个好人,他在当时的大司马桓温先生手下做一名参军。陶夔先生和他的哥哥感情甚好,虽然不是有钱人,但对陶渊明先生的一家孤儿寡母很是照顾,陶渊明先生对这个叔叔很是感激,也很听叔叔的话,在叔叔面前是个乖孩子。

    这不,叔叔叫他去游学,他二话不说,打起包裹就走。

    陶渊明先生按照叔叔的建议去了当时的首都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在京城,陶渊明先生亲眼目睹了两件事,这两件事对他以后的归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件事与陶渊明先生的叔叔的上司桓温先生有关。当时的皇帝是司马奕是个软弱无能的男人,虽然当了皇帝却像个摆设,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他的下属桓温先生。桓温先生不是一个好下属,他的志向是司马奕先生屁股下的宝座,他曾经大声嚷嚷:“虽然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桓温先生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司马奕先生只不过说了他几句,他就受不了了,扬言要给司马奕先生一点颜色瞧瞧。

    只有天知道桓温先生是怎么想出这个卑鄙的主意的,也许是他自己有阳痿吧,于是他就派他的部下到处散播这样的谣言:“当今皇上那方面不行,他的儿子不是他生的,是他的老婆和别的男人生的。”桓温先生装作很无知的样子,带着他的虾兵蟹将冲进皇宫,对司马奕先生叫曰:“你那方面不行怎么可以做皇帝呢?识相的快快滚下来,否则有你好果子吃的。”司马奕先生明知道是桓温先生用的计,但连个屁也不敢放,就这样被废为海西公。他的三个可怜的儿子也被桓温先生用鞭子活活抽死,尸体悬挂在树上。

    陶渊明先生亲眼目睹了这三具无辜的尸体,他不敢相信世上竟然有这样的皇帝,竟然有这样的臣子,那个叫桓温的难道就无法无天了吗?还有,在这样的人手下办事,叔叔怎么受得了呢?他很想亲自去问问叔叔,但是他不想再麻烦叔叔,因为他已经给叔叔添了很多的麻烦了,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第二件事情发生在他所住的客栈。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陶渊明先生隔壁房间来了一群放荡公子,没日没夜的喝酒吵闹,甚至还把妓女带进房间。妓女的浪叫声一波一波的传来,还没有经历世事的陶渊明先生再也看不下去了,敲开隔壁房间的门,制止他们。但这群纨绔子弟却嘲笑陶渊明先生是乡巴佬,啥也不懂,现在就流行这个,不问国事,消极抵抗腐败无能的朝廷。

    这使得从小就饱读儒家经典的陶渊明先生不能接受,当夜就离开了客栈。在这里我们注意到,陶渊明不是天生的隐士,因为他年轻的时候是希望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的,他属于儒家隐士,儒家隐士是先官后隐的,而道家隐士则一辈子不踏入官场。

    高兴而去,失望而归,京城的游学经历使得陶渊明先生开始怀疑,在这样一个是非不分的社会,他是否能够适应官场,做官是否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可是,怀疑归怀疑,游学归来的陶渊明先生还是踏入了官场。

    向他发出橄榄枝的是一位大书法家的儿子,这位大书法家的名字如雷贯耳,他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先生。他的儿子王凝之先生没有把老爹的书法进一步发扬光大,却做起了道士,整天在家里修炼丹炉。沾老爹的官,他当时是江州地区的刺史,却占着茅坑不拉屎,啥事也不做。

    一天,不知道王凝之先生从哪里看到了陶渊明先生的一首诗《闲情赋》,非常欣赏陶渊明先生的才华,于是心里盘算着,要是把这个年轻后生找来,当我的助手,那我就可以啥事也不要管了,一心一意修炼我的丹药了。

    王凝之先生倒是挺爽快的,把陶渊明先生叫到跟前,开门见山的问曰:“你小子文章写得不错嘛!你愿意当我的部下吗?如果愿意的话明天就可以上班了。”

    陶渊明先生心里惊曰:“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啥也不考察就叫我来上班?这老头不是在忽悠我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