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隐士大风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部分 2、伯夷和叔齐,首阳山上的慷慨悲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两个人,他们不是孪生兄弟却胜似孪生兄弟,兄弟俩不仅外貌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大帅哥,而且思想、言行都很一致,他们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同一张床上睡觉,出去的时候勾肩搭背,总之他们都是对方的影子。史书上记载,凡是哥哥做过的事情,弟弟都有参与,所以为了方便叙事,后来的史学家和作家在写凭吊文章的时候都习惯性的把他们放在一起,当作一个人。这就是商朝末年孤竹国的伯夷和叔齐兄弟,独孤二少先生查阅了很多资料,也没有查到兄弟俩全名叫什么,只知道伯夷是哥哥,叔齐是弟弟。

    兄弟俩是很有争议性的人物,他们并不是天生的隐士,只是在商朝灭亡的时候他们才选择隐居这一条道路,隐得很决绝,隐得很极端。如果按照现在的价值观念,兄弟俩是个顽固不朽的反革命分子,甚至有人说他们是大傻瓜,因为他们反对武王革命。兄弟俩用薄弱的身躯挡住了武王浩浩荡荡的大军,扣马而谏,险些丧了命。武王当然不会听他们的,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把商朝灭掉了。兄弟俩也不听武王的,他们隐居首阳山,不吃周朝的粮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

    孤竹国的王子

    关于伯夷和叔齐兄弟的身世,史书上没有多少记载,只是说他们是孤竹国的王子,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老二也不知道姓啥名啥,估计被司马迁先生抛到脑后根了。

    孤竹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这名字听起来似乎挺诗意的,独孤二少先生遐想,那里肯定是一个到处都是竹子的地方,很适合某人拍武侠片的外景地。而事实上,孤竹国并不盛产竹子,它到底在哪里有很多争议,争议比较大的是,有的人说它在今天的辽宁一带,有的人说它在今天的河北卢龙一带。河北卢龙还利用伯夷和叔齐的号召力,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捞得不少外块。

    独孤二少先生根据伯夷叔齐兄弟后来步行去周部落投靠周文王的史料,比较倾向于孤竹国属于现在的河北卢龙一带,因为当时的周部落就驻扎在陕西,从河北步行去陕西可能性较大,从辽宁步行到陕西,以当时兄弟俩的老弱之躯,也实在忒远了点。不过,孤独二少先生还大胆的猜测,或许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孤竹国,只不过是司马迁先生为安置伯夷叔齐兄弟俩而虚构出来的国家。孤竹国这个名字别有深意,他隐含了司马迁先生对伯夷叔齐兄弟俩的热爱和钦佩,司马迁先生把他们比喻成孤竹,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人理解的孤独的却始终坚持自己志向的竹子。真难为了司马迁先生。

    有没有孤竹国,孤竹国在哪里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了伯夷叔齐这俩兄弟,孤竹国就有了灵魂。

    孤竹国山清水秀,很适合养生,所以孤竹君,也就是伯夷叔齐兄弟的老爹活了很长时间,史书上记载当伯夷叔齐兄弟步入老年的时候他才把国君的位置让给自己的儿子。不知道那时候老的概念是什么样的,起码是五十岁以上吧,古时候流行早生早育,假使孤竹君二十岁的时候生下兄弟俩,那么到他退位的时候,应该七老八十了。要是换做别的国家儿子肯定会暗地里骂自己的老爹老不死了,霸占王位那么久。

    幸好孤竹君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儿子,才避免了改朝换代所带来的流血冲突,哥哥伯夷不想做国王,弟弟叔齐也不想做国王。

    问题来了,孤竹君偏偏就喜欢这俩个儿子,那个不知姓啥名啥的老二倒是想当国王的,可是老爹却看不上。老二跑到老爹那里拍马屁,顺便探测以下老爹的意图,孤竹君老了老了却并不糊涂,他知道老二只是一个饭桶,把国家交到他的手上还不被他坐吃山空?孤竹君啥也没说,只是叫老二去通知老大老三,到他跟前来,他有要事宣布。

    老二心想:莫不是老爹要当着三兄弟面宣布自己做他老人家的接班人?于是,老二喜滋滋的屁颠屁颠的去通知哥哥弟弟去了。

    当三兄弟站在孤竹君面前的时候,老二开始郁闷了,完全不像他想的那么回事嘛!老爹夸奖了伯夷,又夸奖了叔齐,唯独没有夸奖老二,还说了老二一箩筐坏话。老二气得直跳脚,也不管什么父子礼节了,拂袖而去。

    现在就剩下伯夷叔齐兄弟了,老爹直截了当的说:“你们看着办吧,谁来接我的班?”

    伯夷说叔齐好,叔齐说伯夷好,老爹看兄弟俩推来让去,表面上无动于衷,心里却欢喜得很,哈哈,俺孤竹国有救了!

    可马上孤竹君不欢喜了,他开始为难,两个都是自己的所爱,选哪一个好呢?

    选哪一个都不好,不选又不行。伯夷叔齐还在推让,孤竹君灵光一闪,一拍桌子一锤定音:“你们推来推去,推到啥时候?老爹俺可等不及了,既然你们都不想当国王,那么就由天来决定吧!”

    由天来决定?伯夷、叔齐吃了一惊。

    是的,他们的老爹想出了一个妙计,他让俩个儿子抓阄!

    这或许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可是到了他老人家这里就不可笑了,他把抓阄当做了天意,因为反正谁抓到谁当国王他都乐意,只要不让老二当上国王就可以了。

    这一抓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