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上课了。宁宁默默地点了点头。
郝书记的意见是让宁宁回去。茂生松了一口气,感觉一下子轻松了很多,心情也好多了。宁宁在班上的表现让他很难堪,老师经常拿他们俩个说事,表扬的总是茂生,作业认真,学习进步快;批评的总是宁宁,茂生的脸上也不光彩。
宁宁走后,茂生可以一门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了。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几乎都泡在图书馆,象一张干渴的海绵尽情的吸收那里的营养,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茂生来北京后就给秀兰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信中回忆了他们曾经的岁月。信发出后一直没有回音,他知道她一定看了,于是就接着写,平均每周写一封,每封都饱含激情和忏悔。
那些时间,茂生除了学习,剩余的时间脑子里全是秀兰以前的身影。她的一言一行,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颦一笑,她的有些让人烦躁的唠叨,她的甜润而略微有些发颤的歌声……不知是那个名人说过一句话:距离产生美。一个人身处异乡,茂生才发现自己是那样的爱她,看来自己今生今世已经离不开她了。
下午给秀兰写信的时候茂生哭了,哭得很丢人。因为那是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周老师让大家临摹五代时期的壁画,自己则坐在教室的最后边。茂生刚刚接到一封秀兰的来信,迫不及待地便打开了。秀兰的信很短。秀兰说你的信我都收到了,不要想我,照顾好自己,安心地学习吧。
几个月了,茂生写了几十封信都没有音信,他的心甚至开始变凉——也许秀兰这辈子都不会原谅他了,茂生很无奈。现在,秀兰终于回信了。尽管只有简短的几句话,茂生已经很满意了。他知道,自己给她心灵上的创伤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弥合的,秀兰后来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有意而为之,这一点茂生明白。还有就是她依然是爱他的,要不也不会跟他继续生活在一起。一年多来,他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秀兰有时说出的话象刀子一样刺痛了他,令他伤心欲绝,灰心丧气。有几次在厂里他都喝得烂醉如泥,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换过了,额头上放着毛巾。秀兰见他醒来了,便又恢复了冷峻的面孔,说一些很难听的话,不再理他,但是在他什么也不知道的时候她却象以前那样照顾他,说明秀兰的心里还是有他的。茂生知道,自己所受的委屈和秀兰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母亲上来的那次秀兰做得有些过分,自己很冲动就打了她,茂生后悔了很长时间。曾经那么温柔善良的女人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不讲情理?看来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难道她会用自己的错误来惩罚他一辈子?让他付出一生的代价?茂生有些迷惑了。
看完信后就立即回复。
他是一个感情容易冲动的人,写着写着眼泪便流了下来,嘀哒嘀哒地把信纸也弄湿了。泪水模糊了茂生的视线,轻轻的啜泣变成了痛苦的呜咽,在全班同学的注目下,他泪流满面地跑出了教室,冲进卫生间后便嚎啕不已。
周老师叫周小雪,是茂生的班主任,曾在陕北插过队,因为茂生是陕北来的,所以对他有一种亲切感。周老师说她在黄泥村插队的时候曾经被狗咬过,亏了乡亲的照料,才得以恢复。茂生说你是不是还有个姐姐叫大雪?周老师诧异地瞪大了双眼,说你怎么知道?——大雪去了国外,现在很好。茂生说我就是黄泥村的人呀!小时候你们经常来我家,我母亲给你压饸饹,你们大呼小叫的样子让人可笑。周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很是唏嘘了一番。周老师说你们就住在那个沟渠的土窑洞里呀,土窑洞往下渗水,很危险的。——你母亲还好妈?黄泥村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太深的烙印,经常梦魂萦绕!茂生说家里一切都好,土窑已经塌了,人都搬到村里去住了。
下课的时候周老师让茂生放学后到她家里,茂生去了。周老师问茂生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茂生说没有。周老师说那你为什么哭得那样伤心?茂生的脸便变得通红,讷讷地说不上话来。因为“老乡”的缘故,周老师象亲兄弟一样待他。周老师的丈夫不在,儿子在外地上学,那天她留茂生在家里吃饭,做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周老师说你是不是想家了?你结婚了吗?茂生默默地点了点头。周老师说既然结婚了就要珍惜这份感情。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你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她真的爱你的话,相信她会理解的。茂生又默默地点了点头,觉得老师说得不无道理。
宁宁回去一个月后又来了。茂生惊诧地瞪大了眼睛。
宁宁笑眯眯地看着他说:“老郝让把孩子处理掉了,我就又来了,嘻嘻。”
茂生心想刚清净了一段时间,这回又不得安宁了。
那段时间,茂生尽量躲避宁宁的纠缠,给自己一点空余的时间。宁宁缠他也没别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觉得寂寞。两人相处倒很正常,谁也没有那方面的意思,这一点茂生很清楚。但她那俗不可耐的打扮和做派让茂生感到很不自在,跟他在一起就像和吕玲在一起是一样的,尽管宁宁长得比吕玲漂亮,甚至很妖艳,茂生对她从来都是嗤之以鼻的。
周末的时候一个人走在大街上,看三三两两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