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无边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 创业篇 第二十五章 撤离前夕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山东威海

    三十万的倭寇海军与七十万的北洋水师激战月余,如果不是盛唐渔民、民团投入及时,北洋水师早已海葬。而现在双方比拼的是耐力,自信,忠诚,当然还有最关键的后勤补给,谁的补给及时谁将取得胜利。

    一身烟尘的郑和站在舰首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的倭寇海军。

    对面的倭寇也用望远镜打量着郑和。

    一个多月了,早在十五天前,天津卫就遭到倭寇袭击。

    在天津卫留备高颖的统筹下,津门大侠霍元甲的协调下死顶到现在。

    高颖原为大隋朝的宰相,文韬武略,素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习兵事,多计谋。”的赞誉,而今生在盛唐又扛起抗击倭寇的责任。

    战报早已传往北平,一车车战略物资被运往战区,一批批士兵也向两地开拔。

    盛唐的运输命脉也已经建立成型,短短的一个月一条横穿神州的铁路出现在神州的大地上。这条铁路一共发动民工七百万,采用钢材已经无法估算的民族战略大动脉,开始发挥自己应有的运输能力。

    五营士兵前往阵地,为民族尊严进行热血的抗争。繁忙的铁路总是送去物资拉回伤员,或者骨灰。

    养心殿,献帝头上的黑发已经绝迹,满头的银丝在诉说主人的愁苦。

    “天津卫还能坚持多久,威海那?”

    书记官说:“天津卫城中百姓已经撤离,高留备称城中粮食可以维持两月,但人员伤亡严重,城墙也破损不堪。恐怕坚持不了几天。至于威海,北洋水师也损伤过半各地兵勇连续补给应可与倭寇僵持。”

    “战地动员如何?目前国库还有多少可以调动资金?”

    “神龙集团一次捐赠粮食七千万吨,抚恤津贴四十亿黄金,其余各地也均有所捐赠,国库库银尚丰。”

    另一侍卫进殿禀报:“外有匠人鲁班求见,有破敌良策。”

    “速喧。”献帝疑惑的想鲁班有什么破敌良策。

    不久一身工匠布衣的人走进大殿,行礼曰:“草民鲁班叩见陛下。”

    献帝示意鲁班起身,询问:“你有破敌良策。”

    鲁班反问:“陛下为万民可肯背骂名,被人指责昏庸?”

    献帝邹眉回答说:“为保华夏基业,盛唐国本,朕万死不辞。”

    鲁班笑着说:“那就好,那就好。我有一小友名曰郑国,愿为陛下在天津卫与北平之间修一行宫,请陛下下拨银两与民工。”

    郑国,在北平与天津卫之间……,明白了。

    献帝追问:“建此行宫需时几日,耗费多少民工沙石。”

    鲁班看着献帝说:“民工百万,土石千万方,半月即可。”

    “准奏。”献帝说完后又补充说:“各地兵勇把阵线前推,把倭寇牵制在天津卫一线。”

    早晨的东北充满冷寂,在不远的高丽已是战火连天。

    东瀛远征大将军,武藏小次郎已经把高丽从地图上抹去,高丽王流亡至盛唐丹东,昌平此时正在忙碌的转移人才,钱财。

    班超很快就容入东北的生活,帮助各地的乡勇修建防御攻势。当然大家并不知道为什么要修建这些东西,而班超的借口是抵御山贼入侵。

    祥云十八骑已经完成了统一东北绿林的目标,现在手下掌握三十万山贼。盘踞整个东三省,隐有独立成国的意思。

    张骞知道按照目前的速度即使不被倭寇攻打,东三省也会发生内乱。因为青龙营的人不会放任关外此时独立。当然张骞也没有说出来,而是努力的让大家看清这个事实。

    一切远比预期的快,就在东三省即将独立的前夕,倭寇从高丽杀来,三十万倭寇跨过鸭绿江,直逼沈阳。另外的十万倭寇还在高丽,进行资源最大的开采。

    国之危难,东北汉子的热血沸腾起来,一碗碗的高粱酒燃烧了汉子的血液,亲人同胞的死亡激起了汉子们的血性。

    三十万绿林强盗在祥云十八骑的带领下,为了男人的尊严向倭寇发起袭击,青龙营的五万士兵,十六万预备役也拿起武器。

    从北平转接过来的物资被运往沈阳,因有绿林汉子的纠缠,没有让倭寇把战火扩散到辽宁以外。

    丹东 

    昌平正在收拾东西,雪雪、莲花、天山雪花、还有大美女。以及那些未来人正在准备撤离,北京出于战略考虑,命令辽宁的老弱妇孺撤离,并摧毁一切补给。

    昌平自动把自己划归撤离那一块,而一些血性的未来人不想撤退,例如:特种兵、杀手、正在治疗孩子生殖器的专家,等等的未来人。

    特别是特种兵,八岁的智商每天兴奋的喊:“打鬼子,保家国。”

    华夏四侠也要与神州共存亡。

    于是大家在这个关键时刻和昌平僵持起来,一些倭寇已经扑到丹东,正打算把这些弄个光光。

    昌平要不是给蒙古的邀请者留下好印象,早就抽枪把他们给嘣了。

    此时陈德站出来,张口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