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成了张无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成长篇 第四十一章 战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或者说这小子是在施展心里战术呢。"

    其实我说的是和式太极拳内功心法,创始人为和兆元(1810-1890)。他自幼习武,将“易经”、“中庸”和“理学”溶入太极,在原赵堡“腾挪架”和“领落架”的基础上创立了和式太极拳,又称赵堡“代理架”,它与广泛流传的各式太极明显不同。在“代理架”中,拳架功法、散手打法、技击、推手和十八般器械熔为一体,如双剑、双刀、双锤、棍、枪等均可按套路顺序得心应手地施展招势,无须另学器械套路。这套拳架是按照阴阳、八卦和五行的原理顺乎自然之道创编的,要求“手运八卦阴阳济、阴阳无偏是为真”。无论上下、左右、前后、顺逆、内外,都是圈、环组成,圈圈相连,有翻江倒海之气势,偃旗息鼓之幽静。身形轻灵,巧小紧凑,混然无漾,浑圆一体。动静、开合、虚实、阴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圆圈环形成瞒天过海之势,在立圆圈的旋转中,全然是螺旋式缠丝劲,以顺制背,无往不复,故享有“圈太极”之称。过去该拳种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单线传宗观念的束缚而未能普及。直到本世纪初期才由和庆喜、和庆台拳师传入民间,后经郑伯英、郑悟清两位先生的进一步努力,才使该拳种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发展。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5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的流派,有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5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除了上述众人所熟知的太极流派以外,还有诸多门派,如:龙形太极拳、蛇雀太极拳、郑子太极拳等都继承发扬了太极拳的精髓与文化。

    今天,我谈太极的时候,从众人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太极拳创始人确实是张三丰。我心中乐道:"这样也好,反正,我已经告诉众人太极是我太师傅张三丰所创。我也算不上的欺世盗名了。"太师傅虽然很想站起来说明,我所说的太极并不是他所创,可想到我的话,他又不好说什么了。

    看着众人大多都在沉思默想当中,我大声喊道:"各位,请看我演示给大家的太极拳法。我太师傅已经对我表明了,你们当中有人想学的可以偷偷地学。我只演示一遍。你们看好了。"众多的人倒是想学,可一听到我这样说。出于顾及门派的颜面之想,只好暗暗准备记住我的招式。只有各别比较开通一点的小门派毫不在乎,都站了起来。准备学我所说的太极拳法。

    我大声喊道:"太师傅,看好了。看看无忌到底哪一招有问题。"太师傅无奈地对着我点了点头,心中乐道:"看来,无忌是想教我。"

    于是,我缓慢地把演示出了太极拳的二十个招式,并且在口中喊道:"第一式“龙拂手”,第二式“野马分鬃”,第三式“白鹤亮翅”第四式“搂膝拗步”第五式“手挥琵琶”第六式“倒卷风云”第七式“揽雀尾”第八式“龙分单鞭”第九式“降云手”第十式“高探马”第十一式“龙蹬脚”第十二式“双蜂贯耳”第十三式“金鸡独立”第十四式“刚柔穿梭”第十五式“海底捞月”第十六式“闪电通臂”第十七式“搬拦锤”第十八式“如开似合”第十九式“十字手”第二十式“归隐山林”"

    这些人当中,只有无痕禅师,灭绝师太和太师傅看出了太极的奥妙。其他人都在心里想道:"这也算是功夫,简直是鬼画符。刚刚听他说那些内功心法的时候,也真的以为有多厉害呢!"我知道,如不是听说这门功夫是太师傅创出,他们可能都会叫骂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