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当年我也劝过岳父黄岛主,让他一展胸中所学为襄阳献力。他本是爱国之人,却总是不肯应允。我现在听了你的话,才大概明白。大宋灭亡,难道是天意?难道天意真的不可违?难道我的所作所为都是无用之功,平白葬送了无数大好男儿的性命?”
“郭靖是粗人,太高深的东西,我是不懂的。我只知道,要我一个人在桃花岛上自由自在,坐看蒙古人屠戮我宋人百姓,我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忍受的。”
杨过盯着他坚毅的面孔。这种人往往给人一种愚拙的感觉,其实性格坚定,认准了道理大义,甚至能慷慨赴死而毫无难色,非自己能及。虽然郭靖不改初衷,但是自己的话肯定还是给他带来了痛苦和内心的折磨。
杨过希望能作些什么解开他的苦痛,便道:“事实上并不是如郭伯伯所想的那般。郭伯伯力守襄阳,意义更大于你自己的想象。如果我汉族人眼看蒙古势大,就放弃抵抗,任由蒙古屠戮,甘心作奴才而完全丧失血性,那么这个民族就是完全没有希望了。国难当头,必然要有像郭伯伯这样的真正的英雄豪杰,甘愿为国家抛头颅撒热血,百死不悔,方才能唤醒族人心中的热血,才能让蒙古人即使征服了我们的土地,也无法征服百姓的民族灵魂。”
“而且让敌人尊重他的对手,或许能为百姓争取到更多吧!”
这些说教的东西,在杨过的印象中后世之人都曾无数次被灌输过,乃至于人们由相信到懒得相信了,真是过犹不及,杨过脑海中价值观过于复杂,反而无法找出来一种大义说服自己。如果过分纠缠于这些是非,他所受的精神折磨只会倍于郭靖。在这时来开解郭靖,却绝对有理,也绝对有说服力。杨过看得出来郭靖眉头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他拍了拍杨过的肩膀道:“谢谢你,过儿。你说的对。蒙古人不同于宋人,不会怜悯弱小的敌人,只会尊重强大的对手。”
他还有一半没有说出来,汉人民族特性,对自己构不成威胁的对手,会不吝怜悯;对自己构成威胁的,就会恨的咬牙切齿,除之而后快。相对新崛起的蒙古的那种强者的自信,这是一种没有进取心的弱者的怯懦。事实上这种软弱延续到了多年以后。不过杨过虽然知道,却不愿意多想。远超过他能力所及的
顿了顿,他恳切的说道:“我以前从来没有想的这么透彻过。我也不在乎我一人的所作所为到底有什么意义了。郭某只知道需要有人抗蒙,需要有人驻守襄阳。我便在襄阳杀蒙古人。就算是死,也不会后悔。正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杨过低头不语。半响后,缓缓道:“郭伯伯适才问杨过志向何在。当然是想劝过儿做到和您一般。可是大概由于过儿和黄岛主一般看得透彻吧,我不肯像郭伯伯您这般死守襄阳。过儿不愿将志向放在天下,只求练得一身绝顶的功夫,保护自己愿意保护的人。比起郭伯伯的胸怀天下,自然是过于自私了。”
“如果过儿不曾经历过那么多苦难。如果过儿什么都不懂,或许我更愿意学习郭伯伯,作一个人人敬仰的大侠。可惜……可惜杨过想的太多了。
“不过过儿在此向您保证,蒙古军对南下时候,只要有可能,杨过必然会竭荆葫能,为襄阳守城之战出尽全力。不过过儿不愿为之赴死,请郭伯伯谅解。”
郭靖欣喜道:“我知道过儿心高气傲,从来不作空口承诺。过儿说尽力,就自然不会懈怠。不少英雄豪杰口口声声说要来襄阳助拳,却从来不见踪影!过儿聪明绝顶,能为襄阳尽力,正是天下百姓之福。”
杨过问道:“蒙古大军今年可能南下么?”郭靖道“这一二年之内大概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不过五年之内,必有大战。”杨过笑道:“五年之内,过儿必然会抽空到襄阳一趟,看看郭伯伯和郭伯母,再看看凭杨过胸中所学,是否能为襄阳之战略尽绵力。”
这时候古墓墓门已经就在眼前了。杨过向郭伯伯拱手道别。郭靖忽然拦住了杨过,道:“今日过儿你在重阳宫坦然将九阴真经交给了全真派,气度胸怀,让人心折。郭伯伯和你相比,大是不如了。你所知道的九阴真经只是残缺的一小半而已。现在世上只有你郭伯母和我通晓全篇九阴真经。既然过儿你志在于武学,郭伯伯今日便将全篇的九阴真经和真经的总纲都背诵给你。希望过儿好好修习,日后自然能够学到大成之境!”
杨过听了大喜道:“那感情好。九阴真经过儿觊觎良久了。原本过儿原本准备日后学武有成,看是否有机会施大恩于郭家,再挟恩求报,换取这全套九阴真经的。郭伯伯郭伯母虽然于杨过没有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杨过在此保证,一生之中绝对不凭此作恶,有违此誓,杨过会自裁于郭伯伯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