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居
宋鲁暴跳如雷,指着宋玉华怒道:“胡闹!胡闹!玉华,是谁让你去参加花会的?你是宋阀大小姐,代表着宋阀的脸面,你,你,你。简直把自己宋家的脸面丢尽了。”
宋玉华面对宋鲁的暴怒,脸色有些苍白,又有些无奈,她在害怕,不是因为害怕这参加了花会,而是因为自己现在已经于韩鸿。和韩鸿在一起的时候宋玉华不觉得有什么,但现在却充满担心,因为她不是一个江湖儿女,她是天刀宋缺的女儿,代表着宋阀。
韩鸿拍拍宋玉华的肩膀:“二叔,这件事是我的主意,而且我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花会而已,就是天潢贵胄也可以参加。”不知不觉韩鸿已经改变了对宋鲁的称呼。
宋鲁鹰一般的眼神扫过韩鸿,冷哼一声,对宋玉华道:“玉华,明天我送你回家。”
宋鲁的话像晴天霹雳砸在韩是鸿与宋玉华的心头,韩鸿脸色一变。
“二叔……”
宋鲁一挥手,打断宋玉华的话:“别说了。这次回去大兄不知怎么暴跳如雷,唉,也许我就不该带你出来。”
宋鲁转头看着韩鸿说道:“韩公子,你想娶玉华必须得到大兄的点头,不过现在你的所作所为想让大兄点头是不可能的,你,好自为之吧!”
最后宋鲁带着宋玉华走了,韩鸿脸色凝重的离开天然居。
一条洛河从洛阳城横穿而过,把洛阳城分为了南北两半,宫城和皇城基本上都留在了北岸,南岸则是老百姓的聚居之地——外郭城。坐在洛水南岸‘铜坊’一带向北眺望是件有趣的事,宫舍俨然,那些青楼朱舍,在南岸吃苦力讨生活的老百姓看来,不啻为神仙宫殿。
连接这南北两城的是天津桥,取意于“天河津梁”的意思。
黄昏时分,洛阳城上空象是被扯了层熏黄的金沙罩住了似的,罩在了所有挑担的、骑驴的、抬轿的、卖花的、吆喝的人身上。黄昏总有一种平和的气氛,能给每个人的心里都带来一份安谥。
韩鸿正斜靠在天津桥东侧的栏杆上,一双瞳子盯着秋水中的天空与天空尽处的屋舍,他在这里已站了半日了。
此时的他愁容满面,坐在南岸铜坊眺望北岸望了差不多一下午,这时才又转到天津桥上来干站着。
韩鸿明白,宋玉华的离开是必然的,他知道没有实力,想娶宋玉华难上加难,即使是宋玉华于一也如此。
“当——当——当——”惊入众人耳朵的是几声锣响。天津桥上的嘈杂被那锣声的尖锐压得低了些。几声锣响后,天津桥上的行人商贩依旧熙熙攘攘,只是自动向两边厢让了让。也没什么,只不过是每日黄昏时的一景:洛阳府尹巡城后要回衙了。要说洛阳尹在这城中可以说是个不大不小位置颇为尴尬的官儿。说大不大,洛阳城作为东都,满朝金紫,官阶比他大的多了去了;可说小也不小,怎么说,这洛阳一城的人口户薄、街衢市井、治安缉拿都是该他管的。现任的洛阳尹姓于名自望,据说曾是两榜进士。但城中老百姓倒没谁熟悉他,唯一让人跟他产生亲近感的是:满城的文武,差不多只有他一个的官衙是在外郭城的。
韩鸿这时回了下头。只见那府尹坐了个四个人抬的轿,连护卫衙役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多个人。走在队末的一人虽一身衙役穿扮,但身上气度却与旁人不同。只见他身材明显高大些,粗宽脸膛,一部紫髯,身上着了一件绯袍,这袍色配上那衙役的装扮可就有些特别了——以当今朝廷之制,绯袍可是有品官员才能穿着的色泽,一般不许小吏平民穿戴的。那外乡子弟就不由得一怔,只见那衙役腰下挂了一把很配他身材的厚背腰刀,那刀要是挂在别的什么人身上只怕就显得夸张了些,可在那衙役身上倒显得颇有威武气慨。那外乡人不由向他多看了几眼——如果他不是初到洛阳城,这个人他定会认得,他其实并不算什么普通衙役,而是洛阳城中鼎鼎有名的九城七品带刀巡捕、“厚背刀”候健。那可是御口亲封特拨的七品。
那候健走起路来腰马颇扎实,韩鸿点点头,心里也似暗赞了一声。轿子这时正走过他身前,他似隐隐听见轿中传来几声微促的喘息,似乎轿中人呼吸颇为艰难。
韩鸿皱了皱眉——那声音颇低,满桥的人除了他怕也没谁能在这喧喧扰扰中听得到了。那外乡人一回头,就看见那带刀衙役在队后不远处不知何时站定了,正定定地看着自己。
他可不愿在大街上被人瞠目对视,装做没注意自又转头去看那栏外落日。可虽掉过头,还是感觉到那带刀捕快的目光仍粘在自己背上,心里不由微微不快,想:再这么被他盯下去,桥上人就会注意到了。他伸直身子,有些慵懒地晃晃脖子,也顺着轿子的方向向前走了两步。
变故就是在这时发生的——
天津桥上、南北两岸此时怕不下千百人,但只怕没有一个人比韩鸿心中更早划过警觉!他也不知为什么,心中一惊,眼中光芒一闪,只见他一抬头,和适才的慵然倦态完全相反,一双单眼皮的眼猛地一睁,就似爆出一道精光来。他望着桥南头一个正在卖梳子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