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命,即令契丹诸蕃渡辽泽入抄掠。王可深思朕言,自求多福,
审图良策,无贻后悔。
六年,新罗王金春秋又表称百济与高丽、靺鞨侵其北界,已没三十余城。显
庆五年,命左卫大将军苏定方统兵讨之,大破其国。虏义慈及太子隆、小王孝演、
伪将五十八人等送于京师,上责而宥之。其国旧分为五部,统郡三十七,城二百,
户七十六万。至是乃以其地分置熊津、马韩、东明等五都督府,各统州县,立其
酋渠为都督、刺史及县令。命右卫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总兵以镇之。义慈事
亲以孝行闻,友于兄弟,时人号“海东曾、闵”。及至京,数日而卒。赠金紫光
禄大夫、卫尉卿,特许其旧臣赴哭。送就孙皓、陈叔宝墓侧葬之,并为竖碑。
文度济海而卒。百济僧道琛、旧将福信率众据周留城以叛。遣使往倭国,迎
故王子扶馀丰立为王。其西部、北部并翻城应之。时郎将刘仁愿留镇于百济府
城,道琛等引兵围之。带方州刺史刘仁轨代文度统众,便道发新罗兵合契以救仁
愿,转斗而前,所向皆下。道琛等于熊津江口立两栅以拒官军,仁轨与新罗兵四
面夹击之,贼众退走入栅,阻水桥狭,堕水及战死万余人。道琛等乃释仁愿之围,
退保任存城。新罗兵士以粮尽引还,时龙朔元年三月也。
于是道琛自称领军将军,福信自称霜岑将军,招诱叛亡,其势益张。使告仁
轨曰:“闻大唐与新罗约誓,百济无问老少,一切杀之。然后以国府新罗。与其
受死,岂若战亡!所以聚结自固守耳!”仁轨作书,具陈祸福,遣使谕之。道琛
等恃众骄倨,置仁轨之使于外馆。传语谓曰:“使人官职小,我是一国大将,不
合自参。”不答书遣之。寻而福信杀道琛,并其兵众,扶余丰但主祭而已。
二年七月,仁愿、仁轨等率留镇之兵,大破福信余众于熊津之东,拔其支罗
城及尹城、大山、沙井等栅,杀获甚众,仍令分兵以镇守之。福信等以真岘城临
江高险,又当冲要,加兵守之。仁轨引新罗之兵乘夜薄城,四面攀堞而上,比明
而入据其城,斩首八百级,遂通新罗运粮之路。仁愿乃奏请益兵,诏发淄、青、
莱、海之兵七千人,遣左威卫将军孙仁师统众浮海赴熊津,以益仁愿之众。时福
信既专其兵权,与抚余丰渐相猜贰。福信称疾,卧于窟室,将候扶余丰问疾,谋
袭杀之。扶余丰觉而率其亲信掩杀福信,又遣使往高丽及倭国请兵以拒官军。孙
仁师中路迎击,破之。遂与仁愿之众相合,兵势大振。于是仁师、仁愿及新罗王
金法敏帅陆军进,刘仁轨及别帅杜爽、扶余隆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以
会陆军,同趋周留城。仁轨遇扶余丰之众于白江之口,四战皆捷。焚其舟四百艘,
贼众大溃,扶余丰脱身而走。伪王子扶余忠胜、忠志等率士女及倭众并降,百济
诸城皆复归顺,孙仁师与刘仁愿等振旅而还。诏刘仁轨代仁愿率兵镇守。乃授扶
余隆熊津都督,遣还本国,共新罗和亲,以招辑其馀众。
麟德二年八月,隆到熊津城,与新罗王法敏刑白马而盟。先祀神祇及川谷之
神,而后歃血。其盟文曰:
往者百济先王,迷于逆顺,不敦邻好,不睦亲姻。结托高丽,交通倭国,共
为残暴,侵削新罗,破邑屠城,略无宁岁。天子悯一物之失所,怜百姓之无辜,
频命行人,遣其和好。负险恃远,侮慢天经。皇赫斯怒,恭行吊伐,旌旗所指,
一戎大定。固可氵猪宫污宅,作诫来裔,塞源拔本,垂训后昆。然怀柔伐叛,前
王之令典;兴亡继绝,往哲之通规。事必师古,传诸曩册。故立前百济太子司稼
正卿扶余隆为熊津都督,守其祭祀,保其桑梓。依倚新罗,长为与国,各除宿憾,
结好和亲。恭承诏命,永为藩服。仍遣使人右威卫将军鲁城县公刘仁愿亲临劝谕,
具宣成旨,约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刑牲歃血,共敦终始;分灾恤患,恩若弟
兄。祗奉纶言,不敢失坠,既盟之后,共保岁寒。若有弃信不恒,二三其德,兴
兵动众,侵犯边陲,明神鉴之,百殃是降,子孙不昌,社稷无守,禋祀磨灭,罔
有遗余。故作金书铁契,藏之宗庙,子孙万代,无或敢犯。神之听之,是飨是福。
刘仁轨之辞也。歃讫,埋币帛于坛下之吉地,藏其盟书于新罗之庙。
仁愿、仁轨等既还,隆惧新罗,寻归京师。
仪凤二年,拜光禄大夫、太常员外卿、兼熊津都督、带方郡王,令归本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