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各增置侍郎一员也。)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官吏选授、勋封、考课
之政令。其属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四曰考功。总其职务,而
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属,皆质正焉。凡选授之制,每岁集于孟冬。
去王城五百里之内以上旬,千里之内以中旬,千里之外以下旬。尚书、侍郎,分
为三铨。(尚书为尚书铨,侍郎二人分为中铨、东铨也。)凡择人以四才,校功
以三实。(四才,谓身、言、书、判。其优长者,有可取焉。三实,谓德行、才用、
劳效,德均以才,才均以劳,劳必考其实而进退之。)较之优劣,而定其留放,
所以正权衡,明与夺,抑贪冒,进贤能,然后据其官资,量其注拟。(五品已上,
以名上中书门下,听制授其官。六品已下,量资任定。其才职颇高,可擢为拾遣、
补阙、监察御史者,亦以名送中书门下,听敕授。)其有历职清要,考第颇深者,
得隔品授之,不然即否。凡出身非清流者,不注清资官。凡注官,若官资未相当,
及以为非便者,听至三注。凡伎术之官,皆本司定,送吏部附甲。凡同司联事勾
检之官,皆不得注大功已上亲。凡皇亲诸亲及军功,兼注员外郎。凡注拟,必先
具官阶团甲,送门下以闻。(注官,阶高拟卑曰“行”,阶卑拟高曰“守”。三
铨注拟讫,皆当铨团甲,过左右仆射。若中铨、东铨,则过尚书讫,乃上门下省。
给事中读,黄门侍郎省,侍中审,然后进甲以闻,听旨授而施行焉。若左右仆射
门下批官不当者,别改注,亦有重执而上者也。)凡大选,终于季春之月,(若
选人有身在军旅,则军中试书判,封送吏部。亦有春中下解而后集,谓之春选。
若优劳人,有敕则有处分及即与官者,并听非时选,一百日内注拟之。)所以定
九流之品格,补万方之阙政,官人之道备焉。
郎中二员,(并从五品上。龙朔为司列大夫,咸亨、光宅并隋曹改也。)员
外郎二员。(并从六品上。)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
人。郎中一人,掌考天下文吏之班秩阶品。凡叙阶二十有九,品在都序,自一品
至九品,品有上下,凡散官四品已下,九品已上,并于吏部当番上下。(其应当
番四十五日。若都省须人送符,诸司须人者,并兵部、吏部散官上。经两番已上,
听简入选。不第者,依番名不过五六也。)凡叙阶之法,有以封爵,有以亲戚,
有以勋庸,有以资荫,有以秀孝,有以劳考,有除免而复叙者,皆循法以申之,
无或枉冒。凡应入三品五品者,皆待别制而进之,不然则否。凡文武百僚之班序,
官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齿。凡京司有常参官、(谓五品以上职事官、八品已上供
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供奉官、(两省自侍中、中书令已下,
尽名供奉官。)诸司长官、清望官、四品已下八品已上清官。每日以六品已上清
官两人,待制于衙。(供奉官、宿卫官不在此例。)凡授四品已下清望官,才职
相当,不应进让。凡职事官应觐省及移疾,不得过程。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
力未衰,亦听厘务。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已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及风疾、
使酒,皆不得入仕。凡内外官有清白著闻,应以名荐,则中书门下改授,五品已
上,量加升进,六品已下,有付吏部即量等第迁转。若第二第三等人,五品已上,
改日稍优之。六品已下,秩满听选,不在放限。其岭南、黔中,三年一置选补使,
号为南选。凡天下官吏,各有常员。凡诸司置直,皆有定数。(诸司诸色有品直
官。)内外官吏,则有假宁之节,行李之命。簿书景迹,功赏殿最,具员皆与员
外郎分掌之。郎中一人掌小铨,亦分为九品,通谓之行署。以其在九流之外,故
谓之流外铨,亦谓之小选。其校试铨注,与流内铨略同。其吏部、兵部、礼部、
考功、都省、御史台、中书、门下,谓之前八司,其余则曰后行。凡择流外,取
工书、计,兼颇晓时务。(三事中,有一优长,则在叙限。)每经三考转选,量
其才能而进之,不则从旧任。(小铨,旧委郎中专知。开元二十五年,又敕铨试
讫留放,皆尚书侍郎定之也。)员外郎一人掌判南曹。(曹在选曹之南,故谓之
南曹。)每岁选人,有解状、簿书、资历、考课,必由之以核其实,乃上三铨。
其三铨进甲则署焉。员外郎一人裳判曹务。凡预太庙斋郎帖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