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磁州,滏阳、成安属相州,以邯郸属洺
州。永泰元年六月,昭义节度使薛嵩请于淦阳复置磁州,领滏阳、武安、昭义、
邯郸四县。州新置,未计户口帐籍。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八十五里,至东都六百
六十五里。
滏阳汉武安县地。隋置滏阳县,州所治
邯郸汉县,属广平郡。隋属磁州。州废,属洺州。永泰初,复置磁州,来
属。
武安汉县。隋复置,隶磁州。
昭义永泰元年,廉察使薛嵩特置于滏口之右故临水县城。
邢州上隋襄国郡。武德元年,改为邢州总管府,管邢、温、和、封、蓬、
东龙六州。邢州领龙岗、尧山、内丘三县。四年,平窦建德,罢总管府。割内丘
属赵州,仍省和、温、封三州,以其所领南和、沙河、平县三县来属。又立任县。
五年,割赵州之内丘、柏仁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钜鹿郡。乾元元年,复为邢州。
旧领县九,户二万一千九百八十五,口九万九百六十。天宝,户七万一百八十
九,口三十八万二千七百九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六百五十五里,至东都八百五
十七里。
龙冈汉襄国县,隋改为龙冈,州所治也
沙河隋分龙冈县置。武德元年,置温州。四年,州废,属邢州
南和汉县,后周置南和郡,隋废州为县。武德元年,置和州。四年州废,
县属邢州
钜鹿隋于汉南涘故城置钜鹿县。武德元年,置起州并白起县。四年,废起
州,钜鹿属赵州。仍省白起,并入钜鹿。贞观元年,属邢州。旧治东府亭城。嗣
圣元年,移于今所。
平乡汉钜鹿郡,故郡城在今县北十一里。古钜鹿城,即今治也。隋改平乡
县。
任汉南地。晋置任县,后废。武德四年,复置。旧治苑乡城。
尧山汉柏仁县,至隋不改。武德元年,置东龙州,领柏仁县。四年,平窦
建德,县属赵州。贞观初,属邢州。天宝元年,改为尧山。
内丘汉中丘县。隋改为内丘县,属赵州。贞观初,还属邢州。
赵州汉平棘县,故城在今县南。后魏于昭庆县置殷州,齐改为赵州。隋废,
寻复置赵郡于平棘县。武德元年,张志昂以郡归国,改为赵州,领平棘、高邑、
赞皇、元氏、廮陶、栾城、大陆、柏乡、房子、禋城、鼓城十二县,其年,
以禋城属廉州,以鼓城属深州。四年,改大陆为象城。天宝元年,改为赵郡。乾
元元年,复为赵州。旧领县九,户二万一千四百二十七,口八万五千九百九十二。
天宝,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口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八。去京师东北一千八
百四十三里,至东都一千三十三里。
平棘汉平棘县,属常山郡。隋自象城移赵州治所于县置。
宁晋汉杨氏县,属钜鹿郡。今治即杨氏城也。后改为廮陶,元魏改为
癭遥,隋复为陶。天宝元年,改为宁晋。
昭庆汉广阿县,属钜鹿郡。后魏置殷州,北齐改为赵州。隋改广阿为大陆。
武德四年,改为象城。天宝元年,改为昭庆,以有建初、启运二陵故也。
柏乡汉县,属钜鹿郡,故城在今县西南十七里。后废。隋于今治彭水之阳,
复置。
高邑汉鄗县,属常山郡。世祖更名高邑,晋代不改。
临城汉房子县,属常山郡。天宝元年,改为临城。
赞皇古无其名,隋置,取赞皇山为名。
元氏汉常山郡所治,故城在今县西。
镇州秦东垣县。汉高改名真定,置恒山郡,又为真定国。历代为常山郡。
治元氏,后魏道武登常山郡,北望安乐垒美之,遂移郡治于安乐城,今州城是也。
周、隋改为恒州,后废。义旗初,复置恒州,领真定、石邑、行唐、九门、滋阳
五县,州治石邑。武德元年,陷窦建德。四年,贼平,徙治所于真定,省滋阳县,
又割廉州之禋城来属。天宝元年,改为常山郡。乾元元年,复为恒州。兴元元年,
升为都督府。元和十五年,改为镇州。旧领县六,户二万六千一百一十三,口五
万四千五百四十三。天宝领县九,户五万四千六百三十三,口三十四万二千二百
三十四。今领县十一。在京师东北一千七百六十里,至东都一千一百三十六里。
真定隋属高阳郡。武德四年,自石邑移恒州于县为治所。载初元年,改为
中山县。神龙元年,复为真定县。
禋城汉县。唐初,置钜鹿郡,领禋城、桓肆、新丰、宜安四县。武德元年,
改为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