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
一百,口一万三千。在京师东北二千三百五十里,去东都二千里。
金河与府同置。
河北道
怀州雄隋河内郡。武德二年,于济源西南柏崖城置怀州,领大基、河阳、
集城、长泉四县。其年,于济源立西济州,于武德县立北义州,修武县东北故浊
鹿城立陟州,置总管府,管怀、西济、北义、陟四州。三年,怀州又置太行、忠
义、紫陵、谷只、温五县。四年,移怀州于今治野王城。其年,又于温县置平州,
以温县属之。又省谷只、太行、忠义、紫陵四县。后省平州,仍于隋河阳宫置盟
州,领河阳、集城、温三县。又省西济、北义、陟三州入怀州。又于获嘉县置殷
州。其怀州总管,管怀、盟、殷三州。怀州领河内、武德、轵、济源五县。八年,
废盟州,省集城入河阳县,以河阳、温二县来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以废殷
州修武、获嘉、武陟,废邵州之王屋四县来属。仍省怀、轵二县。显庆二年,割
河阳、温、济源、王屋四县属洛州。天授元年,改为河内郡。乾元元年,复为怀
州。旧领县九:河内、武德、修武、获嘉、武陟、温、河阳、济源、王屋。户三
万九十,口十二万六千九百一十六。天宝领县五,户五万五千三百四十九,口三
十一万八千一百二十六。在京师东九百六十九里,至东都一百四十里。
河内汉野王县,隋为河内县。武德四年,省太行、忠义、紫陵三县并入
武德隋为安昌县。武德三年,改为武德
武陟、汉怀县地,故城在今县西
修武汉山阳县地。修武,古名也,隋因之。武德二年,李原德以县东北浊
鹿城归顺,因置陟州及修武县。四年,贼平,改为武陟,废陟州,以修武属殷州,
仍移县治于隋故修武城。贞观元年,省殷州,修武属怀州
获嘉汉县名。武德四年,于县置殷州,领获嘉、武德、武陟、修武、新乡、
共城五县。贞观元年,省殷州,以获嘉、武陟、修武属怀州,新乡、共城属卫州。
卫州望隋汲郡,本治卫县。武德元年,改为卫州。二年,陷窦建德。四年,
贼平,仍旧领卫、清淇、汤阴三县。其年,废义州,以汲县来属。六年,以汤阴
属相州。贞观元年,州移治于汲县,又废殷州,以共城、新乡、博望三县来属。
六年,废博望县。十七年,废清淇县。其年,又以废黎州之黎阳县来属。天宝元
年,改为汲郡。乾元元年,复为卫州。旧领县五,户一万一千九百三,口四万三
千六百八十二。天宝,户四万八千五十六,口二十八万四千六百三十。在京师东
一千二百二十二里,去东都三百九十里。
汲汉县,隋因之。武德元年,置义州,领汲县。四年,废义州,县属卫州。
贞观元年,卫州自卫县徙治所于汲县
新乡隋割汲、获嘉二县地,于古新乐城置新乡县。武德初,属义州。州废,
来属殷州。州废,属卫州
卫汉朝歌县。纣所都朝歌城,在今县西。隋大业二年,改为卫县,仍置汲
郡于县治。贞观初,移于汲县。初属义州。州废,属卫州。十七年,省清淇县入
卫县。长安三年,又置清淇县。神龙元年,又省入卫县
共城汉共县,隋因之。武德元年,置共州,领共城、凡城二县。四年,废
共州,省凡城入共城县。初属殷州。贞观初,来属
黎阳隋黎阳县。武德二年,置黎州总管府,管殷、卫、洹、澶四州。寻陷
贼。四年,平窦建德,复置黎州,领临河、内黄、汤阴、观城、顿丘、繁阳、澶
水八县。其年,以澶水、观城、顿丘三县置澶州,又以汤阴属相州。贞观元年,
省繁阳,又以澶水来属。十七年,废黎州及澶水县,以黎阳属卫州,内黄、临河
属相州。
相州汉魏郡也。后魏道武改为相州,隋为魏郡。武德元年,置相州总官府,
领安阳、邺、林虑、零泉、相、临漳、洹水、尧城八县。二年,割林虑置岩州。
四年,废总管府,仍省零泉县。五年,废岩州,以林虑来属,仍省相县。六年,
割卫州之汤源来属。其年,复置总管府,管磁、洺、黎、卫、邢六州。九年,废
都督府。贞观元年,改汤源为汤阴,以废磁州之淦阳、成安二县来属。十年,复
置都督,管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十六年,罢都督府。十七年,以
废黎州之内黄、临河来属。天宝元年,改为邺郡。乾元元年,复为相州。旧领县
九,户一万一千四百九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