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的北边的大别山的战前防御部署失算了,而且还错得离谱
具体就是他娃之前认为的长江以北的大别山地区是小鬼子的助攻、次要方向,现在证明是小鬼子的主攻方向
其实说起来现在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归根结底竟然还是他娃不经意间自己一手造成的:
由于长江以南的小鬼子原先的主攻方向---南浔线上,周大少团长与南浔线中国军队的总指挥薛岳上将精心研究出专门针对小鬼子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的“八”字形进攻的反“八”字形防御阵地,使冈村宁次中将的第11军各个师团,都是进展缓慢,且损失惨重,攻势难于进行。
这种左右能够协调支援呼应的防御体系,即使被日军突破一处,突进的小鬼子队伍往往还成了极易被包饺子的角色,使号称日军战役战术的专家的冈村宁次中将硬是拿它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对付的办法。
整个长江以南的日军攻势为之一阻,在两个月内第11军各个师团竟然破天荒地补充了四五次人员,最后冈村宁次中将不得不被迫停止了攻势。于薛岳对峙了起来。
主攻攻不动了,助攻也就变成了主攻:
日军大本营自然而然就把突破中国守军防线的视线投向了以日军华北第二军为主的长江以北的原先大别山地区的助攻方向。
九月上旬,就在冈村宁次中将率领的第11军在长江以南与中国军队的薛岳上将指挥的第一第二兵团杀得天昏地暗,难于进展之时。随着日军大本营转移进攻视线,日军华北第二军司令官东久迩中将下令向西攻击前进
一改之前的牵制性的小规模行动。华北日军第二军下辖的筱冢中将率领的第十师团、荻洲立兵中将率领的第十三师团先分别击溃中国军队的第五战区部署在大别山北麓的六安、霍山地区的由孙连仲率领的左兵团之于学忠、冯治安两军,占领了六安、霍山县城,随即不待中国军队的反应过来,拿下叶家集,强渡史河,直逼大别山北段峡口的富金山中国守军的主阵地。
周大少团长接到有关的敌情通报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情况。他娃在鹰巢指挥部里一言不发,铁青着一张脸子。这一意外的情况使周大少团长既感到意外,又觉得有些窝火:
现在日军华北第二军东久迩中将司令官除了将第三师团留下一部分警戒后方的交通补给线外,其主力全部扑向大别山北段的富金山峡口,有筱冢中将的第十师团,荻洲立兵中将的第十三师团,尾随还有藤江中将的第十六师团和第三师团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就是小鬼子集中了三四个精锐甲种常备师团一下子全扑向了大别山北段峡口富金山地区。这意味着原来的华北日军第二军已然由助攻牵制变成了主攻,而且将攻击方向就放在了周大少团长之前设想的小鬼子根本不会涉足的大别山北麓,企图打破大别山北段富金山峡口,迂回河南信阳、武胜关,再顺着江汉平原直接南下武汉
小鬼子这突然的巨大变化,则使周大少团长与第五战区的代司令长官白崇禧上将之前精心商议苦心部署的大别山防御体系顿时发生动摇,因为对于小鬼子的主攻方向判断的错误,必然使主要防御方向发生大的偏差。
而这一切周大少团长得负主要的责任,他娃啷个不气急败坏的,而且非常担忧。
在周大少团长的部署中,第五战区的三十余万人中国军队,被他娃分成了左、中、右三个作战集团:大别山南麓有十五万余人,中央集团七八万人,当时考虑到小鬼子华北第二军主力进犯大别山北麓的可能性不大,又从右兵团十八个师中抽调出八个师,使这一地区的中国守军不足十万人了。
现在情况发生巨变,喊右兵团孙连仲司令长官以不足十万人的十个师对抗小鬼子的三四个精锐甲种常备师团。孙连仲中将不决(骂)周大少团长祖宗十八代都不得行,正是由于他的部署建议,这攻防力量差的太悬殊了
紧接着随后第五战区的代司令长官白崇禧上将的一份四个字的电文,更是让周大少团长无言以对,羞愧难当,那电文上面写着:“晓舟误我”
现在怎么办?其实从白崇禧上将的电文也可以看出这个一向沉着镇定的“小诸葛”也有些慌乱了。这怪不得他,曾经当过军委会训练总监的白崇禧上将最知道:
一个战斗力强的中央军精锐师,即使在战术完全正确的情况下也就基本上能与小鬼子甲种常备师团的一个联队(近四千人)打成平手。
如今倒好,大别山北段的富金山、固始一线,日军华北第二军下辖的承担主攻任务的就有荻洲立兵中将的第十三师团和筱冢中将的第十师团两个甲种常备师团,后面的就不说了,光前面的这两个小鬼子的主攻师团,光是野战步兵联队就有十个,而孙连仲司令长官可调动的部队不过七八个师。当然如果还是原先的十八个师还勉强可以抵挡一阵子。
说起来,武汉会战的战场上中国军队的四个兵团当中,因为台儿庄血战而蜚声中外的原西北军孙连仲才由集团军司令长官擢升提为第三兵团司令长官的这个第三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