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孙绍的野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潜龙勿用 第三百九十章 抗灾(一)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刘备而言现在的情势可以说是不得不为,毕竟在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怀疑他们是否能够坚持守住汉室正统。他之所以这么快的称帝也有很多是在向关中的世家大族们显示自己的决心和想法,现在大家都是站在了对抗魏国的统一战线上,没有可以退缩的理由。在大家正式的成立政权之后所有的人都被绑在了这条船上,刘备用了将近二十天时间准备好了军队的编制以及官员的安排,把现有的将近九万的军队扩充到了十一万左右(主要是捉拿社会闲散人员,另外招募一些没有什么饭吃的黑户口们,一方面扩充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也在减少社会的不安定程度)把这些新征来的人编成了dú lì的部队,号称是赎罪部队,意在指这些人大多之前是犯了罪的,需要他们通过战场上的表现来赎罪。

    话说这类人员本来就属于经常打野架,身体素质和胆量都算可以的人物(否则在这种纯粹的丛林似的社会底层也难以生存,能在那样的情况下挣得一口饭吃已经算是相当有水平的人员了),在训练之下也就有了相当的起sè,这些亡命之徒看到拿到手的钱财也就打下了体zhèng fǔ卖命的主意。在zhèng fǔ组织方面刘备为了保持平衡直接任命诸葛亮作为丞相。理由是没有人比他更加胜任这样的职务,不过大家内心里不是那么服气的,毕竟他的能力虽然令人有人都没有可以说的,但是相当多的人不信任他,另外他也有相当多的朋友,组成了一个集团,也会有很多人在支持他的大多数决定,也更让一些人增加了对他的不信任。不过同时司马懿这位降将集团的首领也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太尉,掌管全国的军事行政,大家都看得出来这是为了制衡。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则是交给了徐庶,但是手下的御史们却没有配置齐全,但是大家也没有理由来说刘备做得不够好,毕竟现在关中残破,真的想要找齐人选还确实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三公安排完毕之后也就将张松等一批人安置到尚书台或者九卿之类的职务上,然后大体上把大家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军队上只是按照将军们的资历和重要程度排了一下位置,当然各位降将们虽然没有非常高的职务但是全部保住了兵权,而且在爵位上获得了补偿,几乎全部都封了侯,而且多少都兼任了一些地方官的职务。相对的这几个杂号将军其实论权力并不比季汉的名义上的大将军关羽要少太多,在军队上有与刘备的原先嫡系人马数量不足导致了他们虽然官位虚高但是实际上也只能跟那些降将们相提并论而已,好在那些人似乎都比较识相,对于刘备集团的老人都是非常的尊重,随着新编军队的加入在军队中也算随时保持这一种微妙的均势。再者,那些在之前的战争之中战死的人们大多得到了刘备的追尊,他们的子嗣也得到了父辈应有的奖赏。

    在花费了国库里将近七成的财产之后基本上稳定了所有人的心思,大家对于这些东西还算满意因而都算是比较安定的臣服于刘备之下。只是对于他而言刘备已经知道了自己有些支撑不住了,必须要用不长的寿命做到一些事情来挽回季汉帝国现在的颓势,虽然现在保持住了平衡但是刘备也清楚这种暂时保持在军事实力上的权力分配对于大家来说只能是暂时稳定而已,一旦出现新的状况大家都会对于利益的争夺而出现新的困境。因此刘备现在静下心来把政务委托给大臣,自己借着到关中各地巡视的机会开始思索这个新成立的国家rì后的发展方向以及解决现在庞杂的派系矛盾的方法。

    江陵,“很显然这一次我们的情报机构这方面做得并不好,不仅仅是没有追踪到对方的动向,而且还自己白白错过了相当的机会。诸位也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才是,对于主上的事业这样的机会是相当难得的,而我们却因为情报的不足以及准备不济弄成了这种程度,显然这绝对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我之前保留了意见,也就是觉得值得我们去冒险,现在居然会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失败了,主上不惩罚你们都算是不错了!”

    看着怒气冲冲的法正,孙绍说道“孝直你用不着这么愤怒,我们不仅仅是在情报方面吃了大亏,而且本来就没有打算做持久战的准备,难道还真的能用这一次机会灭掉敌人啊?说到底其实还是我的失误,我自己都低估了我们的攻击对于敌人内部的影响了,真要知道能起到如此大的效果就算是拼一下也要多凑一些粮食什么的上去了。不过现在事已至此也没有必要太过沮丧,对于我们来说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也需要一些粮食作为储备的。去年魏国由于旱灾没有什么可以搜到的粮食,完全靠武力进行掠夺也是必然行不通的,想要在那里立足下去单凭我们的力量还是暂时有些困难,就算是储备了这么多年的粮食,支撑几万军队连年征战也多少有些吃不消了。去年我们遭了旱灾,还好由于灌溉工程的帮助损失没有到达巨大的程度,今年看上去并没有那么恐怖,也幸亏我们这里森林覆盖面积还算可以,否则一旦出现蝗灾就更会让百姓们难过了。只是进入夏天以后貌似雨天多了不少,如果持续下去的话谁知道是都是水灾的前兆,还要多留心才是。现在也是多灾多难的年份,不能掉以轻心呢,一旦粮食真的用光了,我们那什么来赈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