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孙绍的野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卷 潜龙勿用 第二百二十六章 2B年(下)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的新年在整个中国的战火中到来了,这个时候中国所有的势力都处于战争之中,甚至远在辽东的公孙康都不安分,趁着中原大战没心思来管他的机会发起了进攻高句丽的战争。在前一年的秋天曹cāo对于南面的三个势力全部宣战,全线出击,在江东、西北、荆州三个战场上都做好了战争准备,随着孙绍出兵攻击庐江的曹cāo军,他也算是正式跟三家势力交战。

    在西北战场,刘备的主力部队不得不停下来阻拦徐晃的迂回别动队,而马超则是带领机动部队前去驱逐张郃的sāo扰部队,赵云在天水还在节节后退,而且当温恢醒悟过来去劝阻大家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那些豪族刚一得到前往各处收复失陷的各个县的消息之后立刻什么都不管就带上全部士兵走了,张猛等人连收回命令的机会都没有,杨丰叹了口气说是要留在这里保护主将,前去劝说的事情自己不便参与。温恢也是很是生气,他也不得不前去一个个把人拉回来,但是这个时候就自己露出了破绽,由于并没有想到主力已经退往天水的敌军还有一部分正盯着他,所以为了赶时间温恢并没有带多少兵力,结果一直隐藏在暗处附近的赵云猝然出手袭击了兵力并不多而且急着赶路的温刺史所部,温恢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士兵一时没有做出及时的反应,被赵云一个人杀进阵势中直接枪挑了温恢然后扬长而去,整个过程速度之快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随后阵型被赵云的骑兵冲开,所有人都是杀了几个人之后立马离开。当他们发现刺史战死的时候敌人都跑得没影了,只得垂头丧气的回去,在新年前的最后一战中西北联军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种子。

    潼关的主战场上,曹cāo则是优哉游哉的用轻飘飘的十分无力的攻势在攻打着坚固的潼关城,他自然是不心急,对于他来说潼关不攻下,刘备就不会被吓跑,自己越表现得没有胜算,刘备就会更多地往关中战场投放兵力,到时候只要堵死斜谷和骆谷,西边再保持现在这个态势的话,刘备的势力就得被全歼于此,潼关的存在也是在给刘备一个信心让他觉得自己可以跟曹cāo一战,所以他很优哉游哉的在做着象征xìng的攻击。而在大草原上,一只万余人的骑兵正在急速的奔跑着,随着朔方和定襄的基本稳定,走这条路也算是安全了许多(以前走这边要受到胡人的威胁,包括匈奴人也大多不愿意借道),曹彰在不需要通告的情况下就通过了泄归泥的领地,还得到了四千骑兵的帮助,一路直奔着萧关而去。

    江东战场,陆逊正在用最快的速度往吴郡南部移动,他已经通过了鄱阳郡,得到了孙权给与的粮草补给之后继续前进。而双方的约定夏侯渊显然也是不知道,他依然在执行着围城打援的命令,不过随着援兵越来越少自己获得的帮助也差不多齐全了以后,他也是准备一举收网把吴郡南部打下来,随后前去收拾内部已经十分虚弱的江东其他地方。孙权则是还在跟张辽在濡须口对峙,虽然张辽有些诧异孙权居然还在这里跟自己死磕,不过在发现对方确实没有撤退的打算的时候张辽也觉得该是出全力的时候了,他暂时停止了进攻而是去呼叫水军的援助,不求击败江东水军只要拖住让他们不能全力给濡须口的守军支援就行,双方见到新年将近也就暂时休战几天,不过没人觉得这种平静能持续多久。

    庐江战场,甘宁也在向附近的曹军不断挑衅,一开始有一些上当的,结果在被引过来的时候都被甘宁的小部队轻易的夺其魁以解其体了,在主将被突袭干掉的情况士兵们发挥不出什么战斗力,往往被随赶来的大部队击溃。当然这招很快就不灵了,因为随着溃败的士兵逃回去曹军的各地守将都了解到了甘宁的技俩,也就任他怎么挑衅都不出来,少数出来的也是重兵护卫(要知道甘宁也是混了几年道上的,那张嘴骂人的本事可比一般人更强,也更懂得用怎样的话语和动作来激怒别人),不过甘宁也不是没办法,先是自己上前交战辱骂一通,然后诈败而逃把他们引诱到水军的支援范围内配合水军进行攻击,同时派遣轻装部队潜伏在附近等他们过去之后从后面进行攻击,在这套战术之下曹军还是溃败了,往回逃的时候又碰上了后面的阻截部队,往往没有多少能逃得出去,有些人不敢进入水军的支援范围,甘宁则是等到傍晚汇集了锦帆士作为zhōng yāng突击力量,利用自己的手下善于夜战的优势直接从正面击溃他们的前锋部队,随后导致了敌军的整体崩坏。

    同样打了几次漂亮仗之后也就没有人敢出来跟他们野战,文聘则是发给了没有太守的庐江郡诸县信函让他们以保守城池为主不要轻易出战,甘宁每打下一处都考量一下是否可以占领,若是不能就分发城中的库藏,号召愿意南行的百姓往江南走,而且每当曹军回来占领的时候往往又打一次,弄得大家不胜其烦,只得一面坚守不出用布帛塞住耳朵一面往州里请救兵。甘宁见到他们逐渐的不敢出来了也就减少了sāo扰的力度,专心地观察监视张辽所部的动静。

    临湘,孙绍迁回临湘的时候还是保留了新年举办年会宴的习俗,当是时用来招待黄忠等一批已经没有亲人的鳏寡孤独者,给他们以团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