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绍离开吴郡时,看到一个人追了上来,他以为是别人来给他送什么东西的,就停下来等着。这人不认识,长得倒是正气凛然,就是不晓得内心怎么样。“世子,乔夫人,总算是赶到了。”“阁下是····”“哦,在下徐原,字德渊,是京口徐夫人(徐媛,为和孙权之妻徐滢相区别,故称。)的堂弟,受她的指派到世子这里帮忙,堂姐说世子一直想找个合适的家宰,就推荐我过来,这是书信。”孙绍将信递给母亲,大乔打开信,看了一会再拿给孙绍,看到三婶信中说她这个堂弟为人脾气有些死板,喜欢跟别人提意见,不管是谁都敢直言相杵,所以不受人待见,连官都当不了。不过他确实正直刚烈,又能看得深远,擅长管理下属,又一丝不苟,处理琐事倒是一把好手。希望能让他先当个家宰,如果不行,再送他回来。孙绍心想这人也算是魏征之才,当自己的家宰怪可惜的,虽说自己也确实需要一个好的家宰,不过不能屈才。就说“阁下是大才,却不是我家能够屈就,不如我推荐阁下到陆校尉那里去当个军法官,不知阁下以为如何?”“世子不必说了,我来就是要好好磨磨xìng子,而且答应了要帮世子,就不会去其他地方的。”
这人xìng子还真死板,怎么劝都劝不动,弄的孙绍差点以为他别用心。只是陆逊知道后过来解了一下围,说是此人是个至诚君子,一向说一不二,讲信好义,却是个堪大用的人,并劝他到自己麾下,可是徐原却还是不愿,自称这么做有违信义之道后来还是孙绍说“我这里还好,可姐夫那边更缺人,帮他也是帮我。”这才把这个迂夫子给弄了过去。
到了柴桑,孙绍要求自己去军队里实习,但陆逊却以他所需要学的并非士卒之道为由将他打了回来,只是让他跟着自己在中军帐处理一些军务。孙绍有些不满,结果他找了个没人的时候悄声说道“世子若是一到柴桑就显得急不可耐地要进入军队,自己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不说,并且还想和将领们打成一片。试问吴侯会怎么想?”孙绍这下明白了,孙权是让他出来学习为将之道的,不是让他出来和军方把关系搞得太好的,任何人,尤其是他这种身份特殊的,在得到完全的允许前,是不能碰军队这根线的。历史上的孙朗就因为一次失误,酿成了一些损失,结果被直接开除了族籍,何尝不是孙权故意找茬呢?而历史上的孙绍终其一生都和军队毫无交集,连孙松孙泰都比不了,可见他对于宗室的控制之严。本以为出来了就能天高任鸟飞,可却发现还得夹着尾巴做人,自己本来只是存了迅速地熟悉军事的打算才提出直接从基层干起的建议的,但这样在有心人那里一样是别有用心的。再者,孙权本人并没有在基层和士兵们同甘苦的行为,孙策倒还做过几次(他没必要这么做,由于政权已经稳固,自己不直接下基层一样能抓住士兵的心,但孙策不行,主要还是形势的不同)。他自己要是这么做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打孙权的脸,侄子做得到自己却做不到,他会怎么想?思及汉景帝对邓通的怨念,他也有些不寒而栗。
作为平衡,陆逊让三什的士兵作为孙绍的个人卫队,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其实由于柴桑的治安状况不比吴县,所以还得真的有人守家门,三十个人分成六班,轮流守在他家大门上,那些值惯了夜哨的士兵在晚上确实不会出现家仆们惯有的打瞌睡现象,只是这种特权令他多少有些不好意思。除去在家里站岗的,一般十五个人跟在他身边,另外十个休息。这些人都是打过仗见过血的老兵,个个都想着继续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倒是不太情愿给世子作护卫,虽说平时训练强度就轻多了,以后危险也少多了,但经不住一来立功的机会少了,二来世子还是个孩子,身份又尊贵,他要是乱来自己这些人拦也拦不住,到时候还得自己这些人倒霉。大家心不甘情不愿的,气sè看上去也是蔫的。
可相处了几天下来,却发现世子这人也没什么架子,还一个个大哥大哥叫得亲切,不停地向这些大老粗们请教。平时也大多不会怎么乱来,也不会让他们太忧心。再看到武场上世子一杆枪挑翻了自己这边三个人以后,这些厮杀汉立马就拜服了,以后就一个个直挺的跟柱子似的,然后他说一绝对不说二。军中就服强者,像他这样身份高又有真本事的人,自然是这些军汉们拜服的对象。
过了没几天,由于部队扩编,陆逊从孙绍的卫队里抽了一个什去当教导队(他的部队原是不满额的,现在花了一些时间将他们补充完,就会有一些老兵和军官的缺额),然后另外调了一个什来充当卫队。这个什的人明显要年轻得多,那个什长连二十都不到,最多十八,因此那些老兵们都有些看不上他们,前来欢迎的时候多少有些冷淡。孙绍见气氛不对,赶紧上来套近乎“这位大哥,不知姓名为何?”那年轻什长答道“在下丁奉。”孙绍倒是吃了一惊,这家伙,不是吴国后期的名将么?怎么年纪这么小,还只当个什长,不会是同名的吧?再问“丁兄可是庐江安丰人?表字承渊?”“这个,世子莫非神人乎?奉一区区什长,竟能知晓!”立刻就向他跪拜,以前听了不少关于他的传言,还有些不以为然,现在看到堂堂世子居然能说出自己的底细,实在是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