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待名手,风流学士独题诗。
女见诗大喜,取香罗在手,谓浩曰:“君诗句清妙,中有深意,真才子也。
此事切宜缄口,勿使人知,无忘今日之言,必遂他时之乐。父母恐回,妾且归去。”
道罢,莲步却转,与青衣缓缓而去。浩时酒兴方浓,春心淫荡,不能自遏,自言:
“下坡不赶,次后难逢。争忍弃人归去?杂花影下,细草如茵,略效鸳鸯,死亦
无恨!”遂奋步赶上,双手抱持。女子顾恋恩情,不忍移步绝裾而去,正欲启口
致辞,含羞告免。忽自后有人言曰:“相见已非正礼,此事决然不可!若能用我
一言,可以永谐百岁。”浩舍女回视,乃山甫也。女子已去。山甫曰;“但凡读
书,盖欲知礼别嫌。今君诵孔圣之书,何故习小人之态?若使女子去迟,父母先
回,必询究其所往,则女祸延及于君。岂可恋一时之乐,损终身之德。请君三思,
恐成后悔!”浩不得已,怏怏复回宿香亭上,与山甫尽醉散去。
自此之后,浩但当歌不语,对酒无欢,月下长吁,花前偷泪。俄而绿暗红稀,
春光将暮。浩一日独步闲斋,反覆思念,一段离愁,方恨无人可诉。忽有老尼惠
寂自外而来,乃浩家香火院之尼也。浩礼毕,问曰:“吾师何来?”寂曰:“专
来传达书信。”浩问:“何人致意于我?”寂移坐促席请浩曰:“君东邻李家女
子莺莺,再三申意。”浩大惊,告寂曰:“宁有是事,吾师勿言!”寂曰:“此
事何必自隐?听寂拜闻:李氏为寂门徒二十馀年,其家长幼相信。今日因往李氏
诵经,知其女莺莺染病,寂遂劝令勤服汤药。莺屏去侍妾,私告寂曰:‘此病岂
药所能愈耶!’寂再三询其仔细,莺遂说及园中与君相见之事,又出罗巾上诗,
向寂言:‘此即君所作也。’令我致意于君,幸勿相忘,以图后会。盖莺与寂所
言也,君何用隐讳耶?”浩曰:“事实有之,非敢自隐。但虑传扬遐迩,取笑里
闾。今日吾师既知,使浩如何而可?”寂曰:“早来既知此事,遂与莺父母说及
莺亲事,答云:‘女儿尚幼,未能干家。’观其意在二三年后,方始议亲。更看
君缘分如何?”言罢,起身谓浩曰:“小庵事冗,不及款话,如日后欲寄音信,
但请垂谕!”遂相别去。
自此香闺密意,书幌幽怀,皆托寂私传。光阴迅速,倏忽之间,已经一载。
节过清明,桃李飘零,牡丹半折。浩倚栏凝视,睹物思人,情绪转添。久之,自
思去岁此时,相逢花畔,今岁花又重开,玉人难见。沉吟半晌,不若折花数枝,
托惠寂寄莺莺同赏。遂召寂至,告曰:“今折得花数枝,烦吾师持往李氏,但云
吾师所献。若见莺莺,作浩起居:去岁花开时,相见于西栏畔;今花又开,人犹
间阻。相忆之心,言不可尽。愿似叶如花,年年长得相见。”寂曰:“此事易为,
君可少待。”遂持花去。逾时复来,浩迎问:“如何?”寂于袖中取彩笺小柬,
告浩曰:“莺莺寄君,切勿外启!”寂乃辞去。浩启封视之,曰:“妾莺莺拜启:
相别经年,无日不怀思忆。前令乳母以亲事白于父母,坚意不可。事须后图,不
可仓卒。愿君无忘妾,妾必不负君!姻若不成,誓不他适。其他心事,询寂可知。
昨夜宴花前,众皆欢笑,独妾悲伤。偶成小词,略诉心事。君读之,可以见妾之
意。读毕毁之,切勿外泄!词曰:红疏绿密时喧,还是困人天。相思极处,凝睛
月下,洒泪花前。誓约已知俱有愿,奈目前两处悬悬!鸾凰未偶,清宵最苦,月
色先圆。”
浩览毕,敛眉长叹,曰:“好事多磨,信非虚也!”展放案上,反覆把玩,
不忍释手。感刻寸心,泪下如雨。又恐家人见疑,询其所因,遂伏案掩面,偷声
潜泣。良久,举首起视,见日影下窗,瞑色已至。浩思适来书中言:“心事讯寂
可知”,今抱愁独坐,不若询访惠寂,究其仔细,庶几少解情怀。遂徐步出门,
路过李氏之家。时夜色已阑,门户皆闭,浩至此,想像莺莺,心怀爱慕,步不能
移,指李氏之门曰:“非插翅步云,安能入此?”方徘徊未进,忽见旁有隙户半
开,左右寂无一人。浩大喜曰:“天赐此便,成我佳期。远托惠寂,不如潜入其
中,探问莺莺消息。”浩为情爱所重,不顾礼法,蹑足而入。既到中堂,匿身回
廊之下。左右顾盼,见闲庭悄悄,深院沉沉。静中闻风响丁当,暗里见流萤聚散。
更筹渐急,窗中风弄残灯;夜色已阑,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