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警世通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放

    心宽,莫量窄,古今兴废言不彻。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头血。临潼会上

    胆气消,丹阳县里箫声绝。时来弱草胜春花,运去精金逊顽铁。逍遥快乐是便宜,

    到老方知滋味别。粗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开话已毕,未入正文,且说唐诗四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

    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

    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天,愿以身代,

    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

    诸侯。有庶兄管叔、蔡叔将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

    不久篡位,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大风疾

    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位,诛了管叔、蔡叔,周

    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

    匮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却不把好人当做恶人?第二句

    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宠势,相国威权,

    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节谦恭,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

    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鸩平帝,

    迁太后,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被诛。

    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名全节一个贤宰相,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

    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

    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有诗为证: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

    自分明。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

    如今说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

    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终。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

    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道国家没福,恁般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

    却到也留名于后世。及至万口唾骂时,就死也迟了。这到是多活了几年的不是!

    那位宰相是谁?在那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不远,是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首

    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名臣文彦博、欧阳修、

    曾巩、韩维等,无不奇其才而称之。方及二旬,一举成名。初任浙江庆元府鄞县

    知县,兴利除害,大有能声。转任扬州佥判,每读书达旦不寐。日已高,闻太守

    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时扬州太守,乃韩魏公,名琦者,见安石头面垢污,知

    未盥漱,疑其夜饮,劝以勤学。安石谢教,绝不分辨。后韩魏公察听他彻夜读书,

    心甚异之,更夸其美。升江宁府知府,贤声愈著,直达帝聪。正是:

    只因前段好,误了后来人。

    神宗天子励精图治,闻王安石之贤,特召为翰林学士。天子问为治何法,安

    石以尧舜之道为对,天子大悦。不二年,拜为首相,封荆国公,举朝以为皋夔复

    出,伊周再生,同声相庆。惟李承之见安石双眼多白,谓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乱

    天下。苏老泉见安石衣服垢敝,经月不洗面,以为不近人情,作《辨奸论》以刺

    之。此两个人是独得之见,谁人肯信?不在话下。

    安石既为首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起一套新法来。那几件新法?

    农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

    免行法。专听一个小人,姓吕名惠卿,及伊子王雱,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

    直谏。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荆公自以为是,复倡为三不足之说:“天变不

    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

    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

    失言,一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制纷更,万民失

    业。

    一日,爱子王雱病疽而死,荆公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

    醮,荐度亡灵,荆公亲自行香拜表。其日,第四十九日斋醮已完,漏下四鼓,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