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万里河山别样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章:如此局势(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追兵的逼迫下,张国焘部已无法再打回鄂豫皖根据地,被迫向西面的豫陕地区转移。

    接到老蒋的电令后,杨虎城立刻感觉自己的脑袋大了一圈。这边的人民军还没解决呢,那边又要过来共军。现在陕南除了西边南郑一带有马青苑损失不少的一个警备旅外,东边只有民团和少量驻军,根本就承担不了阻挡共匪西进的任务。若是这共匪、民匪合流一气,恐怕这陕西非变天不可!西北局势也将彻底靡乱

    当下,杨虎城不敢怠慢,一边将眼下围剿人民军的战况上报老蒋,一边着手布置有关退兵事宜。尽管尚未得到老蒋回电,可杨虎城明白,两害相遇取其轻,与人民军相比,共匪才是老蒋的心腹大患,老蒋肯定会同意自己撤兵的。

    果然,老蒋的电报很快就到了。不过,虽然同意杨虎城撤兵,但通篇电文却找不到任何“撤兵”字眼。老蒋只说此战失利,当着手整顿兵备以便下次再战,但防备共匪西窜乃当务之急,切不可怠慢云云。

    就杨虎城自身来说,因为以前曾和**人士有过不错的来往,实在不愿意配合老蒋剿共,但现在陕南空虚,若是自己不派兵增防,不光**武装将长驱直入,就是老蒋的中央军恐怕也会赖下不走。那样的话,只怕陕南从此以后就不属于自己这个省主席管了。

    一番盘算后,杨虎城决定撤兵。在留下孙蔚如师两个旅、马青苑师一个旅分别监视陇东、陇中的人民军后,两师其他部队加冯钦哉师一个旅增兵陕南。

    随着杨虎城撤兵命令的下达,井岳秀、王靖国、赵承绶等部也陆续撤退。西北根据地所经受的第二次围剿作战就这样不了了之。

    就在杨虎城增兵陕南后不久,11月中旬,杨虎城部的3个团在陕南漫川关一带挡住了张国焘部的去路。在与追击而来的胡宗南部的配合下,将张国焘部包围压迫于康家坪至任岭十余里悬崖峭壁的峡谷中。似乎大功就要告成,但张国焘部却又一次突出重围,并在其后经库峪、汤峪进入关中平原,威逼西安。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杨虎城和胡宗南等部与张国焘部斗法了。而西北根据地在打破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后,开始清点战果,加紧进行各项建设。

    由于人民军对各路敌军实施不同程度的打击,此战的可见战果基本上都是在青马、宁马身上取得的。除了缴获青马、宁马各种枪械21000多,击毙青马、宁马共计6千余人,俘虏共计17000余人。这样算下来,逃散四野的加上跟随青马、宁马逃离的,一共不过14000人。让诸马带这样的兵力入疆,这与赵振中等人原定的目标基本相符。

    此战后,西北根据地在河西走廊上又增加了临泽、高台两个县,增加人口8万左右;在湟中、湟源一带,增加了大通、湟源、互助、西宁等县市,增加人口30万左右。这使得西北根据地扩大到74个县市,面积约有32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30万左右。

    实际上,青海省内其他地区也再无能与人民军对抗的力量,只是眼下冬季将临,考虑到后勤方面等问题,人民军各部一时来不及去占领罢了。若是依此来算,加上整个青海省,西北根据地的面积将达到近百万平方公里。当然,由于青海地广人稀,人口增加的幅度不会大,估计整个根据地人口将接近600万。

    10月28日,在人民军作训中心,各纵队的一把手和周昊齐聚一堂,将清理出来的战果向大家通报后,张明瑞说道:“单看收获数字,这次作战似乎没有上次的战果大,但实际上,通过此次作战,我们已经改变了西北根据地遭受敌人四面围攻的战略态势。今后,我们除了在一定时期内奉行对北、对东两个方向上的防御外,可放手向西发展。”

    此战后,青马、宁马再不足为虑,人民军向西发展的大门已被打开。只要根据地各方面积蓄足够的力量,随时可全占河西走廊和青海。而由于**武装在陕南和关中北部出现,陕西、陇南等地的敌军在分心旁顾之下,也难以集中兵力向人民军再次发动攻击。西北根据地所面临的形势确实极为有利。

    “除了形势有利,我们可以集中力量加快根据地建设外,还应当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同样不少。”张明瑞头脑清醒地继续分析道,“主要是根据地的各项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包括政权组织建设、农田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工农业生产建设等众多方面。因此,在下一次战役来临之前,我们必须要集中力量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为根据地的进一步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