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辙自昭襄王末年就已来到秦国,历经三朝,外表虽看似中年,实则懂养生之道,如今已经年近五十之数,他会风水,又会推演之术,满腹才华,信奉天下乃民心众望所归者得,昭襄王对他颇为看重,封为博士,可惜他来秦时,昭王已年迈,直到后来经历孝文王与庄襄王两代,俱都不成气候,再有吕不韦之祸,因此到如今,还是只挂了个博士头衔。此时博士之位与现代时的学位不同,此时的博士可称之为学识渊博,遍览群书的有识之术,齐时曾有人因学文高深,而掌通古今,所以才称博士。但这官位,只是一个虚名而已,尤其是对如今的魏辙而言,他原本心生离意,此时听嬴政有请,难免又生出一丝希望来,冲赵高摆了摆手,只提了衣摆,从侧门处往内殿行去。
嬴政早已经等候魏辙多时,看他进来时,眼睛里极快的闪过一道亮光,知道眼前这人的能耐之处,站起身双手交叠合十,行了个时下文儒士人最大的礼,魏辙不料他竟然突然冲自己行礼,愣了一下,竟然没有躲开,脸色顿时激动得通红,连忙上前将嬴政双手托住,嘴里连声道:“大王,使不得,使不得。”不论魏辙在后世看来有多厉害,但他此时不过是秦国一个官卿,面对秦王行的大礼,自然有种手足无措之感。嬴政却是着着实实将腰折了下去,才自个儿站起身来。
他此时头上早已经取下了那代表君王权势的冕冠,如秦国任何一个普通男子般的打扮,却是掩不住他身上凌越于众人之上的威严与冷肃,就是一举手一抬足间,君王的威势也是无处不在。魏辙受了他这样一个大礼,早觉得既是有些感动,又是觉得有些焦头烂额。他正自有些头疼间,嬴政却是命人又抬了案桌过来,并与自己的案桌并在一起,上了几样肉食,才扶着魏辙跪坐了下来,毫无君王架子,但君王威仪却又无处不在。
“今日听魏公一席话,只是吕氏如今势大,政就算有看法,亦不能痛快畅述,还劳烦魏公移驾宫内一趟,还望魏公不要见怪才好!”嬴政此时亲切至极,更是令魏辙心里感动,他早些年来到秦国,虽说受昭襄王看重,但昭襄王乃天下霸主,堂堂秦王,自然不屑于躬身亲自做嬴政刚刚所做的琐碎事,虽然只是小事,却也可见得一人品性,受嬴政如此大礼,又受他如此看重,魏辙心里想留下来,一佐明主的心思又是更浓了些,之前生出的离意此时早已经烟消云散,听嬴政如此一说,想起秦国百姓今年收成可能颗粒无收的事,他忧心忡忡,连忙起身冲嬴政郑而重之的拜了一礼,嘴里请罪道:“大王,大王对臣如此厚爱,臣亦愿报效大王,此时秦国正处危难之中,虽说争雄天下之事重要,但亦比不上民生。”
黄石公一辈子,是真正忧国忧民,所著兵书,亦是为了统一天下,让万民能得以安生为前提,在他看来,战争亦不过是为了保百姓平安的一个手段而已,他后世所著的兵书里亦是证明了这一点。他认为能得天下者,都是民心所向之人,若是失了民心,那也天下必失,秦之后二世早亡的原因,也就是因为横征暴敛再加苛捐杂税,胡亥为人又只知享乐,偏偏性格凶残,不得天下人心的缘故,魏辙的话,亦并非没有道理的,尤其是嬴政乃是后世而来,对这一切了解得比魏辙更为清楚。
“魏公有话,但说无妨,政虽不如魏公饱学多识,但自恃这一点风度与心胸还是有的。”嬴政笑了笑,双手交叠于胸前,看着魏辙,直言道。他也知道此时不是争霸天下最好的时机,别说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未死,此时不是最好的时机,就是此时六国合纵,亦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更何况内患不平,始终是一个祸害,这些道理他十分清楚,嬴政并不是真正十六七岁的少年,他两世为人,就算是迫不及待想成就一统天下的霸业,但是还不急于一时,这些忍耐力,他还是有的。在赵国时生活的几年经历,以及回秦王宫之后的种种,教会嬴政的,是他上辈子所不会的阴冷与隐忍,他的性格里,绝对没有少年义气,冲动坏事这一点。
魏辙听他这话,当下心里大喜,只觉得自己以前倒是看错了人,亦不知新王如此宽宏大量,他本一心为民,此时得嬴政一诺,更是畅述心中所想:“臣认为,民安则是国安,万众一心者,方可所向无敌,敌人自然不战而屈。此时秦国遭遇百年难见的大祸,臣认为,安抚民心最为重要!那幕后嚼舌根之人虽然可恶,但大王却要分清事有轻重缓急之说,若是安抚民众将早害渡过,臣愿为大王先锋,誓要查出那背后阴险小人,还大王您一个清白!”魏辙心里也是清楚得很,这幕后之人,能放出这样的谣言,为的不过是高高在上的秦王之位,就因为范围小了,那背后有嫌疑的人也就只得那么两个,顺藤摸瓜,这事儿倒是极容易解决,但真正是抓不住人的,最多是逮住两个替罪的糕羊而已。
嬴政微微笑了笑,摇了摇头。他虽说脸上带着笑,但眼里却如同千万不化的寒冰潭,让人不敢直视他的双眼:“清白如何,自在人心!”
“不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王果然是贤明。”魏辙听他如此一说,不由大喜,又俯身拜了下去,这句夸奖却是出自内心。嬴政伸手指在案桌上敲了两下,目光里露出傲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