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个80后的成长之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送快递2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第二天带着北京地图,就开始自己送快件了,大部分都是公司写字楼或者出版社,报社,鉴定中心的,也有小区的东西。但张主要送轻点的快件,因为他骑的是自行车,女老板看着面冷,可心热,给张派的单子都是近点的。张送快递时喜欢顺着胡同走,例如北二环有大路,可张便走给他平行的国子监和宝钞胡同那绕,因为张从心眼里喜欢那种生活化信息很浓的小道!张认为北京的魅力就在她拥有的人文财富,要论高楼大厦,咱中国建的大部分山寨西方的,唯独雕梁画栋,皇家园林,市井文化,这些有着浓浓的中国味,你看那四合院的院门,对称平衡,有门当,砖雕,石狮子,上马石,等等,里面进去先是影壁,影壁后面就是对称 东西厢房,坐北朝南的就是正房,院子里种上海棠树,张心中一直有个广告画面,那就是在下着雪的北京胡同里,橘黄的路灯下有对恋人朝着挂着红灯笼的四合院走去,多么诗情和画意!尽管每天的生活很累,但那几天是张感觉过的最踏实的几天,有次送快件,中午回来时看见了文天祥纪念祠,张把自行车一锁,花了5元钱,买了门票进去,门票竟然是80年代印制的,让张大吃一惊!这门票都跟有年头了,进去发现人不多,院子也不大,祠堂里供奉着文天祥的塑像,两面是字画,其中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打动人心,在西面墙面上有简介,说的是元朝关押文天祥期间,元朝的丞相来劝降,说南宋已经灭亡了,你只要走个形式,写个颂扬元朝的文书,就能高官厚禄!文天祥回答很简单:只求一死,以报国家!张在那琢磨了好长,因为张虽出身底层,但内心一直想当官,当官的目的除了光宗耀祖满足下自己那浅薄的虚荣心外,就是也有点抱负。但看见文天祥那句话,想到人家那气节!真是从内心汗颜,咱跟人家差的那可不是一点半点!大部分人,都是为了私人利益,搁那勾心斗角,而中国还是有人,为了国家,甘愿抛弃高官厚禄,忍受严刑拷打,只求一死,以报国家!这些都不是人,都是神呐!这些神脑瓜子里想的东西,有多少人能理解,即使理解了,有多少人能做到。张那一刻感到,真正意义的中国,精神上是那么的强大,而现在的风气,教育,人的整体素质,都不能称的上真正的中国人,张突然明白日本人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日本人才是正统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张那一刻才对日本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是从那开始有空闲时间时,张就看看关于日本的资料和电影,日本人拍的关于古代武士的电影,从里面真能找到中国人的影子!日本的社会中有很多关于“义与利”关系的描述。为什么日本人对国家,对自己工作的公司那样的忠诚,尽责,尽心,就是因为人家有种文化传承在里面,这种文化传承是从中国学习的,那就是忠君爱国,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可与把自己当成人肉炸弹,开着装满**的飞机撞美国的军舰,而且人家日本人很少做俘虏,喜欢舍生取义,勇于承担失败的后果。在和平年代,建设祖国时,在单位就是忠诚于本单位,认真负责的干好本职工作,爱护自己的单位,得到自己应该得到工资。日本的公务员廉洁指数在世界上都排前几名,这种精神不是花钱买来的,这是从小教育的结果,这是家长以身作责的结果,这不就是文天祥的精神吗?人家的爱国是溶于日常生活中的,可现在的中国人呢,学校教的跟实际社会中严重对立,家长当面教自己的小孩学好,转身就换个面孔,见利忘义!当然日本社会中,男人下班了,去喝酒,去找小姐也是大大的,但人家该工作时好好工作,该发泄时好好发泄,但都是在固定场合,人家做小姐都讲究职业道德,人家日本的黑社会都他娘的讲究秩序,讲究爱国,大地震后,主动组织起来救灾。中国的黑社会,除了欺负老百性,给当官做鹰犬,还能干啥?!有义举吗?你搁中国混黑社会,要是讲义气,立马完蛋!在中国的黑社会才是真正的无底线,不择手段!至于官场更是无底线。中国为什么这么乱。先是鼓励老百姓见利忘义,实际老百姓得到的都是小利益,官僚资本才是大赢家,然后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合理,大量的社会底层人沦为苦力和小姐,全社会的风气都笑贫不笑娼时,还有啥道德可言吗?当没有道德时,偏偏大家都装的跟真里一样,指责人家不道德,搁那呼唤社会道德,中国有句话说的好啊!先撒泡尿照照自己,在说人家。这是全民**!,自己以前受的教育,日本人屠杀中国人民,烧杀奸淫,这也都是事实啊!那时在内心形成对日本人彻骨的仇恨,与现在了解日本像古代中国人后产生好感,这种严重的矛盾心理,让张只能是一声叹息。那句话说的实在:他妈的落后就要挨打。不但适用国家更适用个人。所谓的道德在强权面前都是浮云呐!很受教育的张带着思考走了。

        回到现实生活,张还是骑着那俩自行车,下午接着去送快递。由于干的不错,晚上老板和老板娘请大家吃饭,张趁着机会,一点都没客气,平时不喝啤酒,那天也没舍得错过,喝了两瓶,吃肚里喝肚里的可都是纯利润呐。吃饱喝足回去,听广播,睡大觉,第二天接着送快递,可有天张去财富中心送快件,门口的保安让张登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