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成稿当属偶然。
有一天突然想起了高二时的三场考试,都过了。算是侥幸也引以为豪。怎么过的,真不知道。
而后想起了更多,朋友们一个个排着队在眼前浮现。“莫莫”,莫莫在吉吉生活中消失多年,但她的“奔儿头”形象和让人惊讶的“切切”却一直留在吉吉心中。吉吉飞快地打开记事本,啪啪啪地打了600字上去。600字过去,文思泉涌,又继续打下来,存进了U盘。连续两三天以后,每天,吉吉都往里面打2000字,才放下睡觉。这是6月初。
恰巧,凤凰网的文学频道开展“百万奖金——原创文学大赛”,8万字起。吉吉一看笑倒。什么都不说了,先把字数打够。吉吉把链接截屏给一位仁兄看,仁兄打过来一张“龇牙大笑”的表情,不置可否。这位仁兄总在QQ上为年轻人现在不读书伤脑筋,一直为各种“读书难”提供坚定的支持和指引。
吉吉最爱在QQ上跟人抬杠,说现在的书眼花缭乱,让人无所适从。仁兄本来就是混着群,见吉吉出言如此,也在群里打着哈哈说:“读经典咯。”或者“某某某大师写过《青年人必读书目》”搪塞敷衍。吉吉言辞激烈,非要仁兄以对吉吉的了解,量身订做2013年度读书目录。吉吉读书不多,真心需要高人引领。仁兄打了一个“抱拳”消失了。
吉吉想,个人定制读书目录很难吗?嗯,可能真是一件难事。
吉吉过完周末,看到邮箱里多了一份读书清单,约40本,至少每周一本。吉吉大部分都没看过。吉吉打算去找,就从第一本起读。连续找了两周,还是没有将书找到手。吉吉又叹气了。出师不利。但是仍然很感激仁兄为吉吉罗列书目,便争取每天在QQ上给仁兄请安。书真的很难读。不是吗?如果你有好的“读书方法”请不吝教授给吉吉,吉吉在天涯等你。
吉吉把可以写的内容用大纲的形式罗列出来,又归了大类,写着写着,还多出很多内容,只好再分类。仍有诸如吉吉当年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无法用文字归纳表达。比如“剪报”。吉吉有好几大本剪报,都是吉吉最喜欢的内容或图片。如今已有了“互联网”,资讯手到擒来并秒速更新。剪报集,徒占书架空间。
还有就是“电视”。那些年,吉吉一起追过的电视:血疑——小鹿纯子、八仙过海、西游记——唐僧师徒、花仙子——小蓓、聪明的一休哥、射雕英雄传——郭靖与黄蓉,哪一个不是占据吉吉每天雷打不动1小时,但都无法用文字再归纳。那些有固定程式的情节,预定的结果,只需要吉吉去接受,而非思考。未经思考的东西,大脑不会记得,过眼即忘,残留印象。
吉吉是个大活人,每天都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生活不是电视能教得会的。那些小时候亲眼见过的鲜活印象,仿佛刻在吉吉的脑海里,比如:“卖青蛙的乡人”在写的时候才捋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场景一个含泪的背影。
不知道此稿将有多少人看,也不知如何将其付梓,或者只能是网络流传,吉吉都不介意了,就当是为故乡长沙作画,为那个时代添料。
文至谐于2013年长沙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