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第一强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四六五章 高唐会盟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赞道:“疯子,你也很聪明么,商君书上说闻战则喜,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当年的强秦还不就是这么横扫**的?哦,那也不对,若是这招好使,秦国怎么后来又亡了呢?”

    “那谁知道呢。”秦风挠挠头,他自幼从军,在草原上打了二十年的仗,对胡人倒是熟悉得很,商君书什么的,则听都没听过。

    “暴秦……”赵云开始只是听着,两人问他也不答话,直到两人都在挠头,他才开口道:“应该没能将此策贯彻到底,或者说商君与主公的观点只是表面相似,实则不同。”

    “怎么个不一样法?”太史慈追问。

    早在青州新政施行之初,王羽就提出了‘屯田、尚武、养士’等多个理念,施政过程中,又有抑制豪强等诸多变革之策。不过,这些理念和政策算不上什么创新,只能说是将前人的良法照搬,用以恢复青州的生产、民生罢了。

    而在数rì前的那场论对中,王羽却提出了一个核心思想,表示青州新政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为最终目标做铺垫的,这就很值得关注了。

    正如秦时商鞅确立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汉初的‘无为而治’,武帝时代起的‘zhōng yāng集权’,只有有了核心理念,施政才有脉可循。

    因此,消息一经传开,无论文武,青州高层都在讨论这个话题,猜测着青州的未来,应该是个什么走向。

    xìng子最急的太史慈甚至跑去找王羽当面问询,只可惜,一向直截了当的王羽,这一次却玩起了神秘,无论谁去问,都是笑而不语。

    一来一去的,这个话题倒是越发的引人入胜了。

    “秦**队的功勋制度很完善,故而在战场上,一直能做到将士用命,奋勇作战。但与战争相关的后勤部分却是割离开的,主公曾经说过,说秦国的工匠,是很神奇的一群人,他们制造的弓弩、箭矢,几乎达到了标准化的程度……”

    秦风眨眨眼,插嘴问道:“标准化?那是什么?”

    “就是……”赵云也有些挠头,主公的这些新名词用的时候很好用,解释起来却很麻烦:“就是不同的工匠做出来的东西都差不多,用的工序也差不多,连耗费的时间都差不多,就可以称之为标准化了。”

    “听起来也没什么嘛……”太史慈二人对视一眼,都很茫然:“这有什么好处么?”

    “当然有好处了。”赵云耐心的给这俩求知yù很旺盛,但对细节向来不求甚解的同袍解释着:“这样做出来的东西,就可以统一使用,后勤的压力会减轻,而且重复同样工序的工作,往往也更加有效率,还有……”

    赵云可比这俩家伙好学多了,记xìng也好,把从王羽那里听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理解复述出来,听得太史慈二人一愣一愣的。

    “秦国的工匠生产效率很高,工作也很拼命,但他们却无法从战争中得到任何好处,只能是被当做奴隶对答,努力工作只是为了活命。这样的人,和被抓壮丁,逼着上战场的人有什么两样?”

    “此外,秦国的后勤补给也很成问题,除了因粮于敌之外,出征之前,将士多要自备粮秣和武器装备。虽然他们有因战功而授的爵位和土地,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若是速战速决还好,如果战场绵延数月,乃至数年,秦军的士气和斗志就会飞速下降。”

    “哪支军队不是这样?”太史慈又有不同意见了。

    “不一样的。”赵云正容道:“史籍上都说,秦军在战阵上,凶猛若虎狼,时常可见悍卒肋下夹着俘虏,腰间挂着首级,依然奋勇冲杀向前,故而六国合纵亦不能当其锋锐。可是,一旦相持rì久,秦军的士气下降,每每都快过其他军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南征百越的那几十万秦军了……”

    秦军南征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史籍上的记载很模糊,既无法确定其确切人数,也无法确定这支军队的战绩。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这支军队一去不回,哪怕是在中原烽烟四起,帝国风雨飘摇的一刻,这支南征大军也没有一兵一卒北上。

    秦军不耐久战的例子很多,赵云特意以此为例,当然不是为了引起争论,而是他揣摩王羽所说的国策的真实用意,得出了自家主公有意效法秦国,又发现了秦**政的弊端后,打算改良后实施的结论。

    他认为,一统中原后,自家主公很可能也会发动南征北讨的战争。

    最后,赵云如是总结道:“所以,参与者得利,值得是广泛的参与者,不光是军队的将士,后方的工匠、商旅、官吏,甚至农夫,只要为战事出过力,就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那是怎么个景象,俺想象不出。”太史慈认真想了想,却怎么也想不出,这个社会体系到底要如何运行:“子龙,你知道吗?”

    “我也想不出,完全找不到可以参考的先例。”赵云耸耸肩,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说不定主公也没完全构思好呢,不然也不会只是吹风,却不肯道出细节了。”

    “有可能。”太史慈点点头,眼中带了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