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第一强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八八章 英雄无悔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国第一强兵3:更新时间:23——6 :45:4。青州众将的担心不是没必要的,太史慈现在的确已经陷入了极为窘迫的境地。冰@火!中文  说.b.更新

    张杨没什么可怕的,他那七千大军如今已是军心浮动。55472

    先后抓到的俘虏都被放回去了,不过这些人不是张杨的助力,而是相反。以李响为首的一群贪生怕死的家伙拼命在军中散布着各种流言,搞得张杨军中的河内兵毫无战意,上党兵人人自危被释放的都是河内兵,上党兵都是一去不回头。

    表面上的理由,是上党兵作恶多端,河内兵知道收敛,可实际上,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破里面的门道,无非离间计而已。

    计策很简单,但却很有效。张杨明知有诈,可还是只能眼睁睁的往坑里跳。

    他能怎么办?把俘虏拒之门外?在军中施行严格的管制,不许士兵交流?对河内兵和上党兵区别对待?

    别开玩笑了,本来就已经军心浮动了,河内兵和上党兵的矛盾更是由来已久,再这么乱搞一气,非得搞成一场哗变不可#旱不定敌将就是这么期望的,自己这边一内讧,青州的铁骑紧跟着就会杀过来。

    他已经把赵云和太史慈恨到了骨子里赵云躺着中枪是因为太史慈的计谋。他开始先以赵云的形象行动,后来突袭杨丑时,又恢复了自己的本色。给人的错觉就是,他二人先后出现,完成了会师,进而实力暴涨。

    可除了画圆圈诅咒这俩人,他什么也做不到。

    实际上,若不是他当机立断的退回了东武城,只怕河内军会比冀州主力更早完蛋。

    张杨的谨慎注定了他的成就有限,有时候还会做出多余的举动,但这一次。他的谨慎救了他的命。退守的同时,他向袁绍告急求援,另外,他还向曹仁派去了信使。

    曹仁和他没有统属关系,就算要联合行动,也得通过袁绍,张杨这么做是不合规矩的。不过,如果考虑到曹仁背后的曹,张杨的举动也未尝没有道理。

    曹是个有大志向的。对没有直接利害冲突的诸侯,他也是能拉拢就拉拢,特别是张杨这种自身没有太大野心和能力,却占据了要害位置的诸侯,他更是不遗余力的拉拢讨好。

    双方在冀州都是客军。袁绍也没把胜利的希望放在他们身上,否则也不会让他们一边搜刮粮草,一边慢悠悠的行军了。

    所以,张杨的信一到,曹仁和副将史涣,以及吕旷兄弟商议了几句,马上就做出了决断。先斩后奏的北上作战了。

    袁绍刚收到消息时,的确很是恼怒,但很快他的注意力就被祢衡给吸引过去了。后来王羽带着青州军主力杀出,他更是自以为得计。不怒反喜了。

    这次,轮到太史慈承受压力了。

    曹仁的出现,不仅仅是多了一路敌军那么简单。有了曹仁的增援,原本为内忧外患所困扰。几乎失去了战斗力的河内军重新振作起来了。

    两面夹击,太史慈根本无法招架。他再能打。也不可能无中生有的变出兵来,用三百轻骑和两万大军正面决战,更是完全无法实现的任务。

    如果只有一路,哪怕是曹仁这样的名将,他也可以利用地理环境和群众基础,设法与敌人周旋,打不赢也能拖时间。如果运气好,敌人分了兵,他说不定还有机会故技重施,给曹仁也来个各个击破。

    他的任务本来就是扰敌、牵制,能牵制住一路偏师,就已经是超额完成了。

    可是,当两路大军步步为营,相互呼应的推进过来的时候,太史慈发现,他已经失去了回旋的空间。敌人当然也会分兵,但每次分兵,两路兵马相距的距离都是非常近,而且兵也很多,分队的人马至少也在两千以上。

    这样的形势下,已经没有战机可寻,最佳的应对方法就是脱离战场。但太史慈不能那么做,两路敌军都是一路挥舞着屠刀杀过来的。只要有跟青州军联系过的,就会被抢个倾家荡产,参与过对敌行动,更是直接满门被屠。

    曹仁直接放出了消息,说是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一带的暴民,以儆效尤!

    越来越多百姓开始向太史慈所在之地靠拢,这无疑加重了太史慈的负担,同时也把他牢牢的给牵制住了。面对无数双带着期盼的目光,太史慈知道,自己走不了了,走的话,倒是不会受到惩罚或怎样,但他的良心会受到一辈子谴责。

    他留下了,开始筹划一场至为艰难的战斗。

    胜算,低到可怜。

    聚集在他身边的民众倒是不少,总数已经超过了三万。可敌军却有一万七千之众,他这边连一万七的青壮都凑不出,三万多人当中,大半都是老弱妇孺,青壮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千。用这么点乌合之众,去和敌人硬碰,无疑是以卵击石。

    经过商议后,太史慈最终采用了裴元绍的建议,带着民众且战且退,这是黄巾军经常使用的战法。

    流动作战听起来和大范围游击差不多,实际上却差得很远,太史慈指挥轻骑纵横往来游刃有余,可指挥民众他就差得多了。百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