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第一强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汉魂永不死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重装部队!

    以飞熊军为中坚,加上牛辅、张济的上万兵马,数千精骑。如果全力以赴,不计损失的作战,别说小小的河内军,就算是酸枣大营的联军主力,措不及防之下,恐怕都有败亡之虞。

    “董贼既然出现,杀牛辅也没了意义,只有让董贼伤而不死,才能让他心生恐惧,带着亲卫返回洛阳。试问,还有更好的选择吗?还是说,方都尉也愿意舍身为国,陪董贼一起死?”

    其实,牛辅的行动倒也未必真如王羽所说。

    历史上,这位相国女婿,在老丈人身死的时候,选择了弃军而逃,如果王羽真的杀了董卓,这个懦弱成性的家伙将何去何从,真的很难讲。

    不过,这里面还有另一层不能明言的道理。

    要知道,这场战争的性质不是两国交兵,而是一群小诸侯联盟,与一个大诸侯之间的争端。

    联盟这东西非常扯淡,盟友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信任。有好处,大家一起抢;盟友中有人倒了霉,大家就一起踩。

    三国时代这场著名的反董联盟,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个规律。

    王匡在诸侯当中,只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存在,即便有了杀董卓的功绩也不会强多少,实力摆在那儿呢。一个拥兵仅五百的小豪强,怎么可能跟那些成名已久,名声和关系网遍天下的大诸侯相提并论?人家随便一个部将的兵都比你多几倍。

    西凉军瓦解了,之后招降纳叛,升官发财,入主朝堂,掌握权柄……这些好处都是谁的?谁拳头大就是谁的!那么,目前谁的拳头更大?反正不是自己就对了。

    自己出生入死,好处的大头让别人拿?顺便把西凉诸将的仇恨留给自己?

    这是真二!

    实际上,对于老爹王匡的作为,王羽虽然不认同,但却保持了足够的尊敬。

    并非单纯出于父子关系,忠心为国,哪怕已经走火入魔,变成了傻子,也依然值得敬重。

    养士四百年,留下无数宝贵遗产的大汉帝国,值得拥有这种傻子!也正是这些傻子的存在,才构筑起了独一无二的大汉王朝!

    王羽并不打算抱残守缺,但他同样热爱那个大汉帝国,只不过,他憧憬的大汉王朝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仰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图腾!

    只要华夏血脉还有传承,这种精神就永远不会死!

    王羽坚信之,并忠诚之。前世的他,就是秉承着这种精神,一直在出生入死的。

    王羽也想过,他附身的人选,也许也有着某种必然性。他和老爹王匡,都是不合时宜的忠诚者。

    只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王匡效忠的目标,是那个已经日暮西山的朝廷;而王羽却从来都没有忠诚于某个组织或机构,因为那些东西代表不了整个华夏!

    所以,先前的冲动,既是表演,同样是本色演出,王羽想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手段,让老爹接受,并信任自己。

    王匡就像是个狂信徒,而且还是个孤独的信徒,尽管这个时代不乏忠于汉室的忠臣义士,如:以死相谏,阻止曹加九锡的荀彧;入蜀后劝阻刘备夺人田产、伐吴,以兴汉大业为重的赵云……但很可惜,这些人都没出现在王匡身边。

    以王羽的身份,只要填补上这个空白,就能赢得王匡的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他对方悦解释之前,要确认王匡的状态,很多话也不能说尽的原因。

    如果换成王匡的话,他恐怕宁愿自己被千刀万剐,也要一刀砍死董卓,王羽的刺杀行动不但无功,反而会落下埋怨。

    然而,方悦哑火了。

    道理这东西因人而异,不能对王匡说的道理,方悦却很认同,因为他和王匡本就不是一路人。杀董卓固然很爽,但让他把自己和手下们的命都搭上,就不值得了。

    一边的蔡老和于禁,听出来的东西比方悦更多,尤其是蔡老。

    他的阅历足,眼光也好,加上旁观者清的优势,让他看出了一丝端详。他这个贤侄,也有可能是未来的贤婿,不光有勇有谋,而且还生了一刻七窍玲珑心!

    若不然,他的情绪怎么会转换得这么快,这么浑然天成,不着痕迹?不看他面容,光听声音,谁会认为这里站着个少年?分明就是个饱经世故,洞悉人心的长者才对。

    一朝顿悟?老者感慨万千。

    造化之妙,果非常人所能思及呐!

    王羽很满意方悦的表现。

    大敌当前,留给他收拢军心的时间很短暂,如果不能让方悦心悦诚服,很难保证不出意外。夺权?此人甚得军心,硬来只会演变成内讧。

    好在此人虽然有些私心,但却是个子,有不满就直接说,而不是象韩浩,皮里阳秋,背地里下绊子。

    只要肯讲道理,又没有特定的立场倾向,想说服一个人还不容易?

    只不过,看方某人的神情,他只是暂时放弃了刺杀方面的疑问,还没彻底服气,他凝眉苦思,还在寻找其他理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