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斜坐在床边给兰子换尿布,听见门响,说了声:“快把门关上。 ”她熟练地将兰子瘦小的身子和发红的手脚用棉片包好,再用布带不紧不松扎牢,轻轻地放进被窝里。产妇是见不得一丝生风的,尤其是像桂枝这样刚生嫩毛毛的女人。
郑郎中蹑手蹑脚走到床边,深情地看了一眼婆娘,就将采买的东西和见到姐夫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当他转眼去看兰子时,兰子正睁着一双眼睛看着他呢。郑郎中想去摸摸兰子通红的小脸,却被岳母在手背上拍了一下,他缩回手,笑着出了屋。
桃子从箩筐里没翻出能现吃的东西,就扯开那段兰草花布,顶在头上在禾场里疯跑:“哦哦,我做花衣服穿啰!”
一群小把戏跟在后面。布头贴着地面飘拂着,如山坡上那成片的豌豆花在清风中摇曳。
吃完中午饭,郑郎中就招呼桂林:“下午我们还要推一担谷呢,十桌客,只怕缸里的米不够。”
桂林随即起身,随姐夫来到上了锁的后厢房。后厢房里堆了些农具,进门左手伴墙摆放着一对花色各异,但大小相同的青花瓷罐,靠里面墙是一个长宽六、七尺,用青砖搁起的齐胸高的大谷仓。
“姐夫,这里还有十几担谷吧?”桂林看到木柜里的稻谷估计着。
“十二、三担是有的,再卖掉七、八担,呷到新谷出来冇问题。”郑郎中脑壳伸进谷柜里,双手将稻谷使劲地往撮箕里扒。
“你今年谷够呷么?”郑郎中直起身子,端起满满一撮箕谷倒在箩筐里,问他。“够呢,够呢。年前湖贩子来,卖出了十担谷,可能哥哥还偷卖了些。”桂林声音放低了,似乎担心第三个人听见。
“哦。”郑郎中晓得大舅佬闲时好打牌,但干田里地里的活是把好手。岳老子脾气臭,岳母心慈,大舅子口袋若是没钱了,他就悄悄地找到老娘:手板心朝上。云秀虽然嫁过来不到半年,多少也晓得一二,背地里难免有些微辞。
禾场西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一扇大门,四扇窗户,通明透亮。这房子除了放置架丈五长的水车外,就是舂米用的石臼和一架椎子、一架风车,再没摆其它杂物。地上是一片黄白色,这是糠头碎米的杰作。
郑郎中和桂林联手托起一箩筐谷往椎子里倒。这椎子形状像磨,只不过它是用一寸见方,宽有三分厚的竹板层层排列做成的,上方是用青篾织成圆斗,稻谷就从这斗里漏到椎里。
桂林一手握住椎子的木柄推动椎子。他个头高大,手臂也长,加之这椎子要比磨豆腐的石磨松了许多,所以推起来仿佛没费什么劲。
只推几个圈,谷壳和米粒就“噼呖啪啦”掉在事先放置的大盘箕里。
“姐夫,明天摆十桌酒席够不?”桂林侧过脸问。
“应该够哒。”婆娘家近亲也就十几户,远点稍偏的亲戚都没报信。郑郎中想了想说。
“那要是贺家畈那边的人得到信,过来了哪么办?”桂林问。
正说着,大舅子桂柏闯了进来,穿件短领对襟袄子,裤脚一只长一只短,圆口布鞋沾有泥巴,衣服斜搭在肩上。看这模样是赶远路来的。
“姐夫,在推谷呢!”桂柏冲郑郎中笑笑。
“快推完哒,正好你来帮帮忙,一起冲兑臼。”郑郎中说着就准备移动风车。
桂柏赶忙过去抬起风车另一头,将风车放在椎子旁边。
“哥,你到哪去哒?”桂林瓮声瓮气地问了一声桂柏。
“噢,我到贺家畈去哒一趟,贺胖子他们说明天也要来喝三朝酒呢。”桂柏对姐夫说,也算是回了弟弟桂林的话。
“只怕他们来了桌席摆不下呢。”郑郎中的话语并没有感激桂柏的意思,倒是有点怪他不该去那边帮他请客。
“既然是这样,就开两席,只是要多借几个锅子。”桂林说。
“明日一天光,要宗秋去镇上胡姑爹那再剁二十斤肉,要天龙送下来。”郑郎中说。宗秋是桂柏的大儿子,已经九岁,在镇上读私塾,胡昌吉的大儿子胡天龙,他是认得的。
三人配合用风车把谷壳和米粒分选出来,又在兑臼里将米碾熟,装进箩筐。
桂林手挽着箩筐的绳子掂量了一下,说:“姐夫,你这一担谷不止打七十斤米呢!”
那边喊“呷饭哒”,他们拍打了一头一身的细糠,将满满一箩筐棱角分明,圆润光滑白里透亮的米粒抬到堂屋一角,用斗笠盖好。
桂林婆娘早已将盆热水放在大门的台阶上,一条擦脸手巾搭在木盆边。
等岳母服侍桂芝吃完,大家就围坐在八仙桌开始吃饭。有酱红色的腊肉,有焦黄的糍粑鱼,还有青菜萝卜豆腐汤。这都是桂柏婆娘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