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查志强一上班又恢复了文质彬彬的模样他先去找项明春叫到楼头的背静处问项明春我昨晚给你胡说什么了没有项明春说无非是扯闲篇没有什么二人就心照不宣地各忙各的丁主任把项明春叫去商定近期上报市委办公室的《丰阳快报》的要点丁主任说小项提了秘书以后就意味着要独挡一面了以后除了重大内容需要我签字
第二天,查志强一上班,又恢复了文质彬彬的模样。他先去找项明春,叫到楼头的背静处,问项明春:“我昨晚给你胡说什么了没有?”项明春说:“无非是扯闲篇,没有什么。”二人就心照不宣地各忙各的。
丁主任把项明春叫去,商定近期上报市委办公室的《丰阳快报》的要点。
丁主任说:“小项,提了秘书以后,就意味着要独挡一面了。以后,除了重大内容需要我签字上报外,一般的快报,你可以直接签发了。”
项明春说:“丁主任,你可别这么说,我在办公室,只能算刚刚入路,能不能写出像样的东西还不好说,又怎么敢对上签发快报,这是坚决不能接受的。”
丁主任笑了笑说:“也好,我就看中了你这个虚心好学的劲头。这样办,只要我不在家,又没有重大体裁上报,一般的快报,你是可以签发的。”
项明春心里明白,这丁主任嘴里虽然这么说,其实内心里正是怕项明春撇开他另搞一套。他这个人,对于权力看得非常重,只要是签字一类的事情,一般是不让别人染指的。过去孙成志他们几个人写的快报,因为一时找不到丁主任,就让侯主任给签发了。事后,丁主任很不高兴,专门在私下里对孙成志批评了一顿,说他们不懂规矩。
丁主任说:“小项,你以后每周都要搞出一个信息上报的要点,报上来我们研究一下,不打无准备之仗。我看,近期还是要围绕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这个重大课题,搞一个系列性的信息快报。你们要把县里的大政方针、重大举措、突出典型搞成专题,分层次上报,还要探索各乡镇工作中,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上报经验性质的东西,你看怎么样?”
项明春连声说好,表示坚决落实丁主任的指示,丁主任感到很满意。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姓“社”姓“资”的讨论,早已不是话题,但人们的思想禁锢还没有破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五、六年时间内,年年都对农村发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后来就不发了。这几年来,农业经济徘徊不前,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已经不太稳定。从高层到基层,对于农村怎么搞,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提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因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集体经济成了空壳,有的村甚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基层干部觉得老百姓的人心散了,不好管了,上级政策已经失去了对群众的约束力,普遍感到对群众没有“拿法”;另一种观点是提倡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跨越的一步。两种观点此起彼伏,底下人到底也搞不明白究竟哪个正确,哪个不对。东欧发生巨变后,对我们国家影响巨大,理论界认为,“私有化”是“红旗倒地”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壮大集体经济的观点就一时占了上风。各级干部讨论起壮大集体经济来,比较动感情,尤其是乡村两级干部,更认为这个提法是给了上方宝剑,把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当成了朝着大集体时代经济体制发展的趋势。他们说,要不然,为什么说要强化“统”的功能呢?大家看中的,不是“统”字在这里的具体含义,而是背后更深更远的东西。
项明春当了秘书以后,有许多感悟,其中一条是,有许多时候,政治这东西,是最讲道理又最不讲道理的。对于同一种事物,理论家们能从两种对立的观点中,各自讲出谁也推翻不了谁的道理,都说真理在自己的手里。也许多少年后可以通过实践验证出来这些道理的正误,然而却没有那么多的实践和时间,按照做破坏性实验的办法来验证某个理论。比如丁主任和项明春他们给史主任汇报工作的时候,往往发表一些对某个问题的看法,项明春认为很有道理,丁主任更是振振有词,觉得自己的看法无懈可击。可人家史主任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毬,那你那呀……”用这一句粗话开头,然后说出一番相反的道理来,把丁主任和项明春他们的说法一下子否定得一无是处。每当到了这种时候,丁主任就表现出对史主任十分佩服神色来,仿佛领导就是高明,胜人一筹。
后来,项明春又修正了自己的上述看法。他觉得,对事物的判断,究竟是对与错,关键是看谁在当家,谁当家谁就说话算数。有一句说得好:“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领导说了算。”只要主要领导有了一个新思路,马上就有一群文人理论家引经据典,旁证博引,把领导的语言重新整合,从程度、范围两种层面把领导的新思路丰富完善,使之上升为一整套系统理论的高度。另一点是,不管哪种理论占了上风,都能够在大千世界中找到合适的典型和经验,做为理论正确的注脚。许多典型经验都是在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搞农村第二步改革,就是这样起步的。
项明春他们几个按照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