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身体素质很好,但不是超人,同时岁月不饶人,他毕竟不是年青小伙子,但何以连续两天这样疯狂,他战斗值依然居高不下甚至超常发挥呢?
原来无论是“交公粮”还是“卖余粮”,其本质上讲都是他在往外“出粮”。 在他和莎莎没有发生关系之前,他们夫妻生活的规律和格式化,让他对于“出粮”虽不至于失去乐趣,但也没有了热情与激情,一切都是按照程序循环而周期性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成为了生活的习惯之一。不能说达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程度,但也绝对让他没有那种饥饿的感觉与兴奋的向往。
近年来,很多地方公粮的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有时甚至超过卖余粮的价格,可为什么还有人要去市场甚至不合法的交易常葫偷偷摸摸卖余粮而不情愿去交公粮呢?关键就是收公粮是硬性规定,不交也得交,同时收粮方法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让交粮方兴趣索然,只是完成任务而已。而卖余粮则有很大的自由度,想卖就卖,不想卖就拉倒;同时交易过程手法灵活多样,价格弹性很高,焕发了卖余粮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收公粮应当认真思考如何改进方法,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给交粮方多些自由,这样才能让卖余粮的行为越来越少,公粮仓满盈足。
婚姻生活中的“交公粮”与“卖余粮”之间问题的解决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更关键的是婚姻中的“卖余粮”还不受法律的保护,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和麻烦,若是“交公粮”的快乐可堪“卖余粮”,又有谁不愿意光明正大地走“交公粮”这一条真正的王道之路呢?
问题是婚姻中的“收公粮”的人对此常常没有意识,以为男人“出粮”的动作能够完成,男人满足就ok了,而忽视了男人在整个过程之中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方面的需求;并且单纯地以为家庭和睦,夫妻相敬如宾孩子听话孝顺日子红火更是万事大吉。却不知在这些让人羡慕和称赞的表象下夫妻之间甚至家庭内部的深深潜伏的危机和汹涌波涛已经正在悄然酝酿,伺机形成热气旋而升腾凌空化为强烈风暴摧残破坏整个家庭。
当然这些都是他后来的反思与感悟。但此刻莎莎的出现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他和他的家庭。
莎莎的突然出现,他有了“卖余粮”的行为。因时间短暂,他虽然还不能彻底地品味出“卖余粮”的更深层内涵和多彩魅力及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还没办法分清“卖余粮”与“交公粮”之间的根本区别。可是却激发了他“出粮”的极大兴趣和前所未有的热情。所以当妻悄声给他暗示后,他在水流的冲击下,性致勃勃小弟昂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他觉得他应当感谢莎莎,是她让他开始对**充满了强烈的渴望,重新燃起了他人生的激情,从而间接地改善了他和妻之间的生活水准。若不是后来东窗事发,他和莎莎的事情败露,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莎莎其实也是他们夫妻的贵人,是她让他在他们夫妻生活中重现活力与激情,让妻觉得他们夫妻更加和谐更加恩爱更加幸福,平安地度过了人们常说的夫妻之间的“搔痒之年”。
婚外情本来是对正常婚姻生活的伤害与损伤,但是,这种因情人的出现而改善夫妻生活的事实也真正存在着而且绝非个案,那么还能够简单地对情人关系这种已经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大加鞭挞而继续漠视其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吗?还能粗暴地仅仅以一句“小三都该死”来看待情人关系吗?难道这里面蕴涵的涉及到社会道德伦理和夫妻生活等多层面的问题不值得大家认真反思和仔细研究吗?法国电影《最后一班地铁》这部获得十项法国凯撒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很值得许多人仔细观看和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