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耕回想起来觉得老板和老板娘对他还算好的,何况愚耕如果硬是要辞工,还不知会闹到什么程度去,有可能最终还拿不到一分钱,何苦呢?
愚耕自从决定要干到年底就回家去后,心里就一直反反复复地围绕回家这个重大决定思考斟酌,并慢慢巩固这个回家的决定,实乃明智的决定,为上上之策,自然而然,愚耕没有那次回家的决定有这次回家的决定意义重大。堪称愚耕的一个重大发现,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他出门在外天不怕地不怕,难道还怕回家吗?回家到底有什么可怕的,他越是怕回家就越是要回家,他回家后如果又忍无可忍,大不了又一走了之,他回家后的经历其实比他出门在外的经历更刺激,更过瘾,更有挑战性,他出门在外最严重也只不过落难而已,他回家最严重时足以让他感到生不如死,他只有回家后战胜了那种生不如死的感受,才算真正战胜了自我,家里才是他最冒险的地方,也是他最陌生的地方,一直令他心有余悸,并总是想逃避瘟疫那样逃避那个地方,无论他出门在外怎么努力做他心目中的英雄,其实还是懦弱无能的失败者,永远不会真正成功,永无抬头之日 ,他出门在外的经历几乎模式化了,性质一成不变,真真是狗断不了吃屎的路,苟延残喘,折腾不休,没有一个一贯努力突破的方向,可他自从想要把他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之后,就很不甘心继续这样鬼混下去,再也不能自暴自弃,他只要从今往后坚持不懈的往这一方面突破,就不是不可能让他的生命也在历史中留有痕迹。他是该要把他的人生划分一个段落,不能染成这种鬼混的癖好,再怎么鬼混下去又有什么意义,他实在鬼混够了,他回家去后很可能真的可以写书了,
只要他真正战胜了自我,父母亲大人不可能他把赶出家门,他回家后如果还不具备写书的条件,至少可以无把他的那些经历大至回忆一遍记下来,不然等若干年后,就算他具备了写书的条件,却又把那些经历淡忘了。不怎么刻骨铭心了,岂不遗憾终生,无法弥补,他的那些经历属于他个的,更属于整个时代的,他肩负着天之大任,他不回家去试一试写书,又怎么知道行不行呢,他还是信奉那些话“你说你行你就行”,你实际能做到的远远超过你以为能做到的,“没有谁是先在岸上学会游泳再跳到水里去游泳,不要等到做哪件事的条件全部具备了才去做”。就不必再举更多更多类似的大道理,好多大道理经常挂在人们的嘴上,却实际很少有人那样去做。
愚耕虽然想过要再坚持十年时间才可能写成一本书,可他更希望能在两三年之,,,一鼓作气就写成一本书,不然他决不会让自己好过,甚至拖久了会丧失这种写书的毅志和决心,对写书并不一定有好处,要做就做最想做的,不能故意拖延,怕夜长梦多。
愚耕想要写书看重的是浑然天然,应运而为,是一种偶然,做他最想做的事情,使他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愚耕不奢望能当作家文学家什么的,愚耕并没有对文学形成个人的一套比较成熟看法,愚耕并没有想好要写成什么形式的书,能写成什么形式就是什么形式。草鞋没样,越打越像。必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第一百三十章 传奇
1、2001年元月16日,愚耕终于一大早就结到了450元钱,并可以回家去了。
愚耕整整做了四个半月的棉絮加工,算是愚耕做过的最长久的一种活,愚耕在这四个半月里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确想要写书,如获新生,影响深远,这也算是愚耕过得最安稳,最有意义的四个半月,恍然如梦,很有境界,终生难忘。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愚耕抵达昆明火车站并买了一张22号下午两点多昆明至株洲的火车票,愚耕还需要在昆明整整等上6天
结果愚耕就随随便便地以七元钱一天住进了火车站附近某学校招待所内的一间集体宿舍,倒也无忧无虑,跟住在同一间宿舍里的人左右逢缘,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在这六天时间里,愚耕惊呀地发现凡是住进这同一间宿舍的人,个个有传奇色彩。让愚耕又见了一会世面,获益匪浅。
3、其中有位安徽老头,哮喘厉害,靠擦皮鞋勉强生存下来,穷途末路,绝非长久之策,人们劝他干嘛不要求他安徽的几个儿子寄点钱来,好让他回安徽老家去,可他只是呻吟与叹息,有苦难言,活一天算一天,早死晚死都没什么区别,死在家里还是死在外头也没什么区别。
4、其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东北人,人高马大,爽爽郎郎,自称东北家境良好,业已退休,几年来他靠做点小生意,游历了云南的许多地方,算是云南通,逍遥快活,他不愿给儿子们增添负担,自食其力,自给自足,目前他靠在路边卖点小饰品维持生计,虽然很竭蹶,甚至有危机,可他却很乐观,相信会好起来,想必春节期间他的小生意会好些,等春节过后他只要赚了一百多元钱就转移去西双版纳。
5、其中有一位三四十岁的东北人,也人高马大,因在西双版纳为了点小事,就用刀子捅了某个当地人几刀子,听说他原来在西汉版纳混得还可以,还取了西双版纳的老婆,但目前他是为了避风头才住进这里,后来他的老婆也特意来找他。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