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海南岛篇   高潮迭起 第一百一十三章  椰湾公司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仁吗?
   愚耕不愿让张小姐知道,其实他已经专程到军区二所人才市场找过张小姐,因为扑了一场空才又来到这里的。愚耕假装唯唯诺诺,死心塌地,愚耕其实不得不怀疑所谓的养羊项目,最终能不能搞成,还说不定。真搞不懂,椰湾公司是怎样对待他们又在军区二所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上招聘进来的人才。
   最后愚耕为了让张小姐体会到他的难处,竟情不自禁自言自语般强调说,他来海南岛都这么久了,也没有跟家里打一个电话,因为他根本弄不清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叫他如何打电话跟家里说得清楚,所以他就干脆不跟家里打电话,也没写信,言下之意就是急切想让张小姐给他一个明确地表态,好让他知道自己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然后打电话或写信告诉家里,想必张小姐应该明白愚耕说这翻话的真实意图。
   其实愚耕在海南岛总共已经跟家里打过两个电话,都仅是报一声平安而已,什么也没有跟家里说,愚耕跟张小姐撒谎说他在海南岛还没跟家里打一个电话,真是用心良苦,不然愚耕决不轻易提到家里,愚耕好像存心要忘记家里一段时间,好对家里重新有了认识。愚耕在海南岛,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是忘记家里,忘得一干二净。真够狠心的。
   张小姐则很不理解愚耕为什么不跟家里打电话,也不跟家里写信,这不让家里担心死吗?并语重心长郑重其事地劝愚耕赶快跟家里打个电话,好像以为愚耕应该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好像以为椰湾公司那件事对愚耕的状况没有多大影响,劝愚耕不必跟家里隐瞒,更不必不好意思让家里知道。是怎样的状况就怎样跟家里说。张小姐这种表态显然又让愚耕的意图落空,甚至对愚耕产生误解,让愚耕感到丢人现眼,也很晦气,也没必要再洽谈下去了,主动告辞,张小姐也热情欢送愚耕。
   从此以后,愚耕对椰湾公司那件事又有了激情,重振旗鼓,誓不认输,而且意识到张小姐在那件事中举足轻重,关键跟张小姐纠缠下去就行了,并好像又有了一些转机,毕竟张小姐始终没有说过要愚耕放弃之类的话,
   仅过几天,愚耕又早有预谋似的抽空给张小姐写了一封信,信中从头到尾写的都是关于他学习方面的经历与感受,愚耕自认为在学习方面太突出了,有必要让张小姐了解一下,不然张小姐还以为他是下里巴人,其实他比阳春白雪还要阳春白雪,他就是那种“人不可貌相才不可斗量”的典型,几乎快要够得上知识分子的称谓,不要以为他没戴眼镜就没有看多少书,戴眼镜的人也不一定就看书看得多,他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最为重要的人生追求,永无止境,抱有终生学习的态度,他学习的兴趣十分广泛,包罗万象,五花八门比其他的个人经历的不同寻常,他在学习方面更加不同寻常。他从不认为,只有看书才是学习。他在学习方面与他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比其他的个人经历在社会上存在着某种意义,他更加相信他在学习方面的收获,必将发挥作用。他不知道所谓的知识分子精神要作何解释,但他在学习方面已充分体现出知识分子精神。
   愚耕最后又着重写了文学,他以为文学就是社会学,他自从步入社会才真正喜欢上了文学,特别是他在社会上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灾难重重,九死一生,他就是靠着文学的力量才一一挺过来的,文学让他感到活得自在又有意义,成为他的精神之柱,心灵偏方,他认为任何人学生时代写的文章,无论如何称不上文学作品,社会上专门靠写作谋生的人都是骗子,写作不能成为一个人的唯一职业,更不能成为男人的唯一职业。
   这是愚耕头一次表达出他对文学的看法。愚耕对文学的看法,并不局限于词典中对文学的解释。愚耕也是这才觉得他渐渐隐约对文学产生了他个人的看法,并忍不住借此表达一下,愚耕并不认为他对文学的看法已经很成熟,他对文学的看法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肯定会渐趋成熟,愚耕以前从不敢对文学产生什么看法,觉得他跟文学沾不上边,顶多当作知识一样来学习吸收。
   “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              思也。 
   昔西伯拘姜里演《周易》
   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
   左秋失明厥有《国语》
   孙小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为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是《史记》里的一段原话,愚耕还没有看过《史记》。更不知道《史记》里的这一段原话。愚耕对文学的看法,其实已经慢慢接近《史记》里的这一段原话的意思。只是还不能够把他对文学的看法,表达成慢慢接近《史记》里的这一段原话的意思。愚耕写这封信又何尝不是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14、愚耕把这封信寄出去后,还会每隔一阵就跟张小姐打电话,却什么也没有说,都仅是跟张小姐打个招呼而已,让张小姐千万别把他忘不了,不然他也不好意思总是给张小姐打电话,实在情非得已,按捺不住,牵肠挂肚。
第一百一十四章  决定回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