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流女作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挂职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好办,我手里有项目,给个就是,不过大家都按规则办事。”吴晓晓没有问什么规则。

        温主任说,“沿海对口支援,有个轧钢厂,一点二个亿的,给你们镇上如何?”

        吴晓晓一把搂住温主任,在她的**上使劲揉两把,把温主任揉得心痒的,于是两人交替**一番。

        不久,对口支援考查团来了,吴晓晓奉命准备文字材料。

        其实,这对一个搞文学的人,做公文只要上了路,绝对的简单。只是吴晓晓对本镇情况不太熟悉罢了。好在镇长本人是这儿的土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熟稔。对吴晓晓整出的材料,根本就不用看。

        考查团是温主任陪同来的,是福建闽侯的私营企业主。人家根本就不听汇报,也不看文字材料,来了就要进行实地考查。沿海开放地区,极少有内地的那种官僚气息,务实多了。

        镇上作了充分的准备,给了一块300亩地的坝子,要迁移的人户也不太多。还有条不大不小的河从坝子中间穿过,坝子周围是丘陵。对方很满意,决定草签合同,即动工平场。先期投入6000万元。

        事情太顺利了,镇长是工程指挥长,吴晓晓成了副指挥长。她懂什么工程呵,但是她是功臣,是全镇人民的功臣,一旦轧钢厂建成,一年为同级财政增收2千多万元呢。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刘大方,成了这个企业的股东之一,因为他原先的企业地盘也在这个坝子上,只是他的股份太少,才两百万,只能委屈他做个指挥部的财务主管。

        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工地上机器昼夜不停,这叫“人歇机器不歇,加快工作进度。”

        吴晓晓约了她在文化界、新闻界的朋友,特地前来参观。因为这是本镇最大的最先进的企业。

        本地的《江城日报》上有深度报道。

    江城电视台有镇长专访。连引进项目的温主任,也有个特别报道。

    春节快到了,镇长叫吴晓晓请温主任下来,说关于工程有要事相商。

    会商的事太机密了,只有4个人参加。还有刘大方,现在的工程指挥部财务总管。

    为了躲开人们的眼睛,他们特意把车开到离镇很远的一个山庄,冬天山庄也没有什么生意,突然来了几位贵客,喜上眉头。赶紧去弄特色菜。比如岩耳、野燕窝、蕨根粑、粉蒸山雀等等。

    这次,因为特别叮嘱,温主任没有带新司机,到了镇上,就叫司机回去,镇长亲自开车。这些年,领导玩车成了时尚,没有驾照的领导,只能说明他是怕死的领导。

    当晚大家欢宴,场面上的话是要讲的。比如镇长说感谢温主任的话呵等等。

    吃了饭,聚在间屋,关上门,刘大方拿出个小手提箱来,里面全是钱。吴晓晓不知是何意,也不好说话。

    镇长说:“按规矩,引进项目到本镇,提成10%。这笔钱是1200万,先付600万,是给农办及温主任的。已存在这个折子里了。现在我们四人,每人拿50万,这是从工程材料中节约的。吴镇引进有功,刘总卡材料费用有功,温主任更是大功臣。这2百万,是现金。现在各拿各的,也不打收条!”

    要拿50万?张了子心慌了,她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那次为了要那个独臂出钱印书,还给他在船上玩了两回呢。看来当文人有什么搞?挣稿费他妈的太辛苦了。难怪现在人们拼命要当官,因为当官来的钱太容易了。其他3人都装了钱,吴晓晓还在发愣。温主任拐了她一下:“你发傻呵,还不装起来?”

    吴晓晓只好把她的那份钱装起,回到自己的房间。当然温主任和她同屋,这俩人,就是各开各的房,晚上也要睡在一起。可是那晚吴晓晓没有和温主任玩同**,她怕,长这么大,从没有过这样来钱的事。

    温主任见她这样,就边摸她的麻X边劝道:“你怕啥?又没签个字。现在这世道,有钱才是大爷。你怕钱烫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当初我给老公说,一定要把你挂职,将来弄个官当。搞文学,又苦又累,钱没两个。”

    吴晓晓听了,心里才稍安。第二天和温主任一起回城,把钱存进了银行。她想有了这些积累,这本书写完,再不玩文学了。当然这本书还是要写的,不然这挂职就没有意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