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流女作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转干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把钱夹在中间,这样不显山露水。

        那时的钱没有大票子,因此送200块钱,也有很大的一堆。

        说起来,岚天乡也没有什么特产,不过是些菌呵,鸡呵,还有瓜儿呵。岚天的瓜儿,不是南瓜,也不冬瓜,而是葫芦,金色的那种,很好吃。用这个送礼,有点拿不出手,却实实在在的。

        那年月,下乡检查,带点土特产回家,是常事,不招人眼。因此,庞局长的老婆接过他提问家的特产,见有一对葫芦,有些好笑。用葫芦送人的,极少呵。不过,她爱吃葫芦炖排骨,也就欣然接受了。可是,她抱出第一个葫芦,用刀剖开,里面是空的,却有一叠用油纸包着的钱。

        她大呼老庞,庞局长一看,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叫老婆千万别场张,那年,庞局长的工资是80多块钱,他工龄长呵,一般人也就4、50块,这200块钱,是很多大的一笔了。

        大家心知肚明,吴晓晓在转干的问题上之顺利,让其他人根本无法与其竞争。从此,吴晓晓脱离了农民这张皮,尽管还在乡下工作,但有了干部的身份,就可以调动,就可能进城。当然,如果城里需要人的话。

        吴晓晓一如既往地写作,本地区有份刊物叫《江城文艺》,是文学季刊,综合类的,吴晓晓写了篇叫住《大山的儿子》的报告文学,写的是个残疾复员军人,回到家乡,当了护林员。为了森林,失去了家人对他的关爱,失去了恋人,一年四季在大山上奔波劳累。这篇文章,荣获了当年《江城文艺》一等奖,在本县,吴晓晓成了仅次于黄岩的名作家。

        她向黄岩提出,想调到县文化馆,担任文学辅导干部,同时好专心创作。在乡下搞文化站,做的杂事太多,特别是乡政府的事,永远也做不完。

        第二年,吴晓晓如愿调到了县文化馆,做文学辅导干部。当然,黄副局长有空的时候,也在晚上亲切会见吴晓晓同志。这个秘密在本地文化系统,大家心里知道嘴上不说罢了。大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黄岩没有找漂亮的妹儿,却找这么个平凡的女人?其实,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女人的功夫不在脸上,男人要的也不是女人的脸。很多漂亮的女人很自以为是,把自己看成是公主,所以男人们才懒得去花力气呢。对这种送上门的货,男人向来是不会拒绝的。就像民间那个有名的传说——

        有个丑老婆,见男人很花心,于是想劝他。

        第一天,她给老公端饭时,两块肉放在饭上面,老公很快就吃了,还啧啧嘴说,嗯,好吃。

        第二天,她给老公端饭时,上面是少许青菜。老公问,肉呢?

    丑老婆没有说。老公吃饭,到碗底才发现,也有两块肉,老公同样吃得津津有味。

    这时老婆问他:今天的肉和昕天有什么不同吗?

    老公说:没有什么不同呵。

    晚上**的时候,老公才明白这丑婆娘的用意,底下的两块肉,其实是一样的。谁也没有去看那两块肉长得如何,只是悄悄地享受罢了。

    吴晓晓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写作,一年能在《江城日报》和《江城文艺》上发表10多篇文章,那时的媒体不发达,提供发表作品的地方也不多。吴晓晓有如此成绩,在县上,也是很突出的了。偶尔她的小散文能发表在省上的《农民报》,也是特别令人高兴的事。在当时的江城地区,吴晓晓也小有名气了,都知道高艾县有个女作家,叫吴晓晓。

    又过一年,黄副局长在调到地区去之前,让吴晓晓到北京去学习,工资照发。这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当然,吴晓晓同志也不错,为了文学,勇于献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不容易呵,今天的文学青年们,你们有这种牺牲精神吗?现在的文学青年,是不会去这样付出的。

    当然,其他人没有意见,就是吴晓晓的老公有意见,好不容易生了孩子,可是吴晓晓提出,孩子一满月,她就要到北京去充电。把孩子甩给老公一个人带。不过最后老俞还是让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