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县老爷嘴上标榜着自己清正廉洁,实际上是吃完原告再吃被告,左右两手全收钱呢。唉,既然是做买卖,我便与县太爷讨价起来,谁知那县太爷做的是官商,一口价,一两都不能少,否则,我将被充军边外,而你呢,更惨喽,要没入官府为奴,县官还说了,现在边关吃紧,为了稳定军心,没准还会把你发配军前为营妓呢!唉,这是什么世道啊,没有办法,破财免灾,我只好如数地缴纳了肆拾斤黄金!”
“老爷,”听了老员外的讲述,小妾方知官司已然了结,一场暴风雨又过去了,于是,安慰老公道:
“事已至此就不要过份计较了,钱算个什么啊,老爷的身子骨最要紧啊!”
“是啊,”对于蔡氏的话,老员外深表赞同: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你我夫妻恩爱,来年再生个胖儿子,我这家业便有希望了,那肆拾斤黄铜,几年便可靠贷款赚回来!”
经过这场意外的打击,这对老夫少妻更加恩爱了,怎奈,老员外年事越来越高,对于那方面的事情,渐渐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可是,为了传宗接代,老员外豁出去了,日渐枯萎的身子不辞劳苦地在蔡氏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芳草地上耕耘着。黄天不负有心人,来年仲夏,蔡氏果然为靳老员外生下一个儿子来。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这儿子生来体弱,三天两头的闹毛病,左乡右邻们背里地都说:就靳老员外那身子骨,已经是黄土埋半截子的老瓜秧了,虽然插在了一块肥美的好地上,可又能结出什么壮实、饱满的瓜果来呢!
靳公子尚未满月,老员外却口吐白沫,眼皮一番,两腿一蹬,撒手人寰了,蔡氏悲痛欲绝之余,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将靳家的财政大家独揽在手,成为傲慢的,人见人敬,人见人求的放贷者。
蔡氏一边哺育着病病歪歪的独生儿子,一边走西村,串南庄地收租放贷,赚得的利润,差不多都给儿子买药吃了,由此,乡邻们赠送给靳公子一个诨号——药罐子!
有苗不愁长,在百草的滋养之下,药罐子一年一年地成长起来,蔡氏放贷收租的事业亦一年一年地成熟、繁荣起来。不过,无论事业怎样的兴旺发达,蔡氏依然禀承亡夫的老规矩,无论向谁人放贷,决不多贷,最多不能超过贰拾两,即使区区的贰拾两银子,亦有还不起的主顾。
这不,一个不知从何处迁来的书呆子窦天章,托人说请向蔡氏贷了贰拾两银子,时光荏苒,转眼便到期了,窦书生屡试不第,又花光了盘费,如今已是穷困潦倒,当真就没有还贷的能力了。蔡氏频繁地往窦家跑,无果,以后再去,窦书生干脆溜之大吉了。而当初的说情者,也就是中间人,去外乡作佣从此便没了音信。
这一天,蔡氏去别人家讨债,恰好路过窦天章的破草房,于是,蔡寡妇决定推门而入,看看这个穷书生是否在家!
第三回穷书生沽女换盘费,蔡婆婆魂断小树林窦氏七龄纯真,父亲家境清贫。
腹装四书五经,怀揣欠据借银。
断炊已是三日,穷极出卖女身。
债主引领回家,从此结得童姻。
为了赴京参加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穷书生窦天章从蔡氏手中贷了贰拾两银子,结果再度名落孙山,垂头丧气地返回故乡,走进仅徒四壁的寒室,揭开落满尘土的破锅盖,锅内已经没有一粒米谷,穷书生失望地放下锅盖,空空如也的腹内咕咕作响。而一同归来的女儿窦氏,忍着饥饿,身子刚刚坐稳,便习惯性地捧起了厚重的古籍,落魂的父亲见状,没好气地夺过女儿手中的大古书:
“唉,你一个女孩子家,早晚是要嫁人的,读书有什么用啊?女子无才便是德!”
“爹爹,”窦氏以乞求的口吻冲父亲道:
“女儿读书并不是为了功名,仅仅是喜欢而已!父亲,把书还给女儿吧,一捧起书本来,女儿便忘记了饥饿!”
“呵呵,”听了女儿的话,窦天章心中好不若涩,难道,读书真的能挺住饥饿?于是,窦某咧嘴苦笑一番,将书籍还给了女儿:
“唉,爹爹的年纪越来越大,看来此生没有什么大出息了,闺女啊,如果,你是个男孩,爹爹便教你用功,把这满腹的墨水都灌进你的肚子里,将来考取功名,光耀乡里。遗憾啊,真是遗憾啊,就因为你是女儿之身!”
“爹爹,我虽为女儿之身,却有远大的志向,”年幼的窦氏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将来,女儿即便不能为家族争光,也绝不会往父亲的脸上抹黑的!”
“豁豁,”窦天章不以为然地冷笑一声,拂袖而去,挖空心思地考虑着如何才能弄些米谷来,以填充饿了三天的肚皮。而女儿窦氏则捧着古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望着女儿全神贯注的样子,窦天章终于相信,对于某些人来说,阅读的确能够忍住饥饿。
窦氏虽然年仅七岁,平日里也得不到父亲的指教,然而,在穷书生的耳濡目染之下,不知怎么就认得了常用的汉字,虽然是小小的年龄,却已经读过数本大部头的古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