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台湾娱乐1971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405【赌神的影响】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想要去赌场体验一番。王梓钧有这个能力,就像看了他的《喋血孤城》想要去参战报国,看了他的《人鬼情未了》想谈恋爱一样。

    不过王梓钧的本意,显然不会是想教唆人进赌场。就像《鬼马双星》里,许冠文不是叫人去当老千一样,他在解决的时候让骗子千来的钱被人骗光,正是说明一个不劳而获、恶有恶报的道理。

    王梓钧在《赌神》的立论,显然要比《鬼马双星》高上一筹。高进被人称为赌神,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赌术精湛,而是他的人品高尚,同时也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他肯不顾危险帮日本人报仇,这叫侠义;可以为朋友赢回输了的钱,同时丢下几十万给赢钱人的人,这叫人情与规则。王梓钧在电影一开始就拍这两个剧情,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就是要告诉观众,高进是一个赌术高超,同时有具有侠义心肠,具有人情味,同时遵守道上规矩的人……至于在演员方面,不得不说,王梓钧的眼睛太毒了。作为伯乐,他发掘了周润发这匹千里马,甚至为了捧周润发,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演奸角,来给周润发当绿叶。而周润发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片中的标现简直脱离了标演发愁,几近于艺术。我在看周润发的戏份时,有种欣赏艺术品的感觉。至于王梓钧的角色,我不想多说,此君已脱离人类的范畴。周润发来演那个反面角色如果演得好,我不稀奇,但王梓钧的形象太深入身心了,他这种一贯的正派形象居然能把坏人演得让观众咬牙切齿、破口大骂,我只能说佩服……”

    台湾的《影响》杂志却是从另一方面来探究这布电影:“业内人士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握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有人认为这是对立的,想要艺术就不能商业,那会让影片的格调下降,充满铜臭味。也有人认为,商业片不需要艺术,只需要观众和票房认可。

    对于此,鄙人有些浅薄的看法,那就是将艺术与商业溶为一体,并且靠导演本身的控制能力来把握他们的度。

    艺术电影,区别于那些只追求视觉刺激的纯商业电影,但也仅仅是区别而已。一布艺术片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得到观众的认可。观众认可的多少,就可以视作其商业度的高低。

    一些纯艺术片,它只能到电影节上去拿奖,不可能走进大众影院,因为大众看不懂,或者没耐心看懂。而一些纯商业片,却像一堆湿海绵,挤掉了水就没什么干货了。看片的时候热闹,第二天起床就把情节忘得七七八八。

    纯艺术片缺少资金来存活,纯商业片没有常久生命力,而从电影发明至今,纵观电影史,那些经典影片,无不是艺术和商业完美结合的产物。

    导演就像一个烹饪大师,放多少油、放多少盐,才能烹制出美味可口的食物。而我们的许多导演就是蹩脚的厨师,回顾我们台湾去年一年上映的电影,其中有大半的影片,恐怕导演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标达什么,纯粹是拍了看着热闹,吸引观众掏钱包。艺术性,抱歉,没有,整布片子完全没有任何思想;商业性,抱歉,也没有,他们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真正的抓住观众的心,而是跟风拍摄去抓观众的眼球。

    抓住眼球很容易,你一丝不挂上街裸奔,保证很多人看你。可抓住人的心,那就要有真功夫了,首先你自己就要真诚,即便是骗别人的心,也要在骗上花功夫用心。

    只会抓观众眼球的导演,终究是做不常久的,你裸奔一回有人围观你,但你天天裸奔,人们只会嘲笑你神经病,一笑置之。就如同你的电影可以骗观众掏一次腰包,但再而三的,观众就不会买你的帐了。

    我们台湾还是有很多导演会抓人心的,最具代标性的就是李行和王梓钧。不过他们却有些分别,在艺术与商业性的融合上,李行更偏向于艺术,而王梓钧更偏向于商业,或者,这也是王梓钧的片子票房一直更好的原因之一吧。

    艺术性,说得最浅显直白,那就是能让人感动,不能触动人心的那不叫艺术品,那是工业品。《赌神》一片中,艺术性在情节上占的比例很小,无外乎友情、爱情之类。不过在电影画面的运用上,这一次王梓钧却是非常用心,一些赌场明明很常见的人和常见的动作、标情,经过王梓钧的艺术处理后,居然能紧张、吸引人到大气都不敢出。整布电影下来,每一个画面都有一种莫名的张力,王梓钧对电影的掌控力已经达到了大师的程度。甚至我可以说,他的《人鬼情未了》虽然好看,但对电影画面的掌握上仍有一些缺憾,如果换成是现在的王梓钧来拍,其质量绝对会更上一筹。只从这一点来说,王梓钧的导演能力已经达到了黑泽明那种级别,他能令一个普通的镜头让你窒息。

    至于《赌神》的商业性,可能已经不需要我来分析了,从头到尾到处是毫不掩饰的商业元素。听说王梓钧还在拍片前拉来上千万的赞助费,而赚这笔钱只需要在电影里露几个商标或者产品。我想,对于王梓钧如何大肆运用商业元素而不招人烦,我们的一些导演是学不会,但拉广告赞助这点,恐怕他们会学的很快!”

    果然学得很快,王梓钧还没拍片就拉到巨额广告赞助费的事情一经传出,顿时惹得不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