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美国乐坛,是乐队的天下,能够靠独唱成功的歌手少之又少,从他国来到美国发展的独唱歌手成功的更少,除了几年后的El七on_John,几乎没有外籍独唱歌手成功过,更何况王梓钧还是一个黄种人。
这也是那些唱片公司和媒体之前不看好他的原因,因为没人认为他能成功,即便他唱的歌很好听。
那些唱片公司的大佬们,永远不会理解藏在现在的草根青年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加州旅馆》除了旋律动人外,真正能引起无数年轻人共鸣的,却是其歌词内容。
那些早已麻木的年轻人,在听到《加州旅馆》后,就像是心尖被针扎了一下,一下子就有了感觉。许多人买到唱片后,直接坐在唱机前,整天整夜地听这首歌(不止是美国,后世这首歌传到中国,中国的摇滚迷们许多人都有整夜听《加州旅馆》的经历)。
就像是瘟疫扩散一样,《加州旅馆》以洛杉矶、以加州为中心,飞快地像整个美国辐射。单曲的首周销量达到了1.5万张,在单周唱片排行榜上排名第二十四位。这还是宣传不给力,王梓钧知名度近乎于零的情况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夜总会、酒吧、商店、电台播出《加州旅馆》,唱片的每日销量迅速激升。
备大唱片公司和媒体,这才发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居然凭空冒出了一张他们不认识的歌手出的单曲唱片。
一些认识罗恩的人,立即打电话联系他,在得知罗恩开了一家小唱片公司后,一部分没了兴趣,一部分则很快与罗恩建立起合作关系。
但大多数的媒体和歌迷,却对这张唱片的歌手、制作人和公司毫不知情。
唱片包装上的人物没有给歌迷带来任何答案,整个包装封面成暗金色调,南加州很常见的沙漠与高山,遥远的地方旅馆只有一个轮廓。背着吉他的人也是背对镜头逆光而行,甚至完全看不出他的种族和年龄。
王梓钧唯一一次在美国公众场合出场,便是那次在南加州演出,可惜这个时候没有网络,在没有媒体的帮助下,消息传得很慢。
现在大多数人的只知道,唱《加州旅馆》
的是一个华裔歌手。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的时候,《加州旅馆》
第二周销量达到7万张,位列全美单曲单周排行榜第十三位。
这下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说《加州旅馆》只是靠运气红起来的人直接闭嘴了。
不要小看摇滚在此时美国年轻人心中的地位,那是一种独立与自由精神的象征,是他们对抗世俗世界的工具。
五年前的伍德斯托克摇滚节,就因为四个默默无闻年轻人的号召,以及无数媒体的跟风报道,就积聚了来自全国各地50万摇滚迷。他们对每况愈下的美国经济彻底失望,厌恶让无数年轻人失去生命的战争,妄想将伍德斯托克摇滚节建设成为一个”爱与和平”的音乐乌托邦。
可惜这仅仅是妄想。
伍德斯托克摇滚节的成功,立即被商人们盯上了,第二届摇滚节就成了商业气息浓重的敛财工具。
摇滚节屈从于金钱,摇滚歌手屈从于唱片公司,摇滚逐渐失去了自由的精神,这让无数年轻人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
《加州旅馆》就像是一块磁石,将藏在人们心头那根针吸了出来,直面那种疼痛;像一根皮鞭,拷问着年轻人的心灵。
王梓钧与罗恩合作的Free_Well唱片公司,现在每天都有慕名从美国各地赶来的歌手和摇滚爱好者,他们的目的就像想见一见《加州旅馆》的演唱者。
有的,只是想和演唱者来一个拥抱,有的,是想和演唱者说一声感谢,更有甚者,甚至抱着一种朝圣心态前来,妄图重拾曾经的摇滚之梦。
王梓钧此时却没有心情去管这些歌迷,他现在被电影的事情搞得一个头两个大。
首先是选角的问题,面试了一个多星期,配角基本上都已经敲定,可惜男女主人公和重要配角奥塔(黑人女通灵师)的演员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
或者说,王梓钧对这三个角色的要求实在太高,试镜的时候,许多演员得到了他的助手拉齐姆.乔治的认可,却被王梓钧全部否定。
除了演员外,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特效,原片中的特效,在九十年代都算是最先进的,现在想要还原出来,几乎不太可能。
为此,王梓钧不得不放下选角的问题,在拉齐姆的帮助下,召集了四个专业的特效人员。这些人原来都从属于20世纪福克斯特效部门。前两年20世纪福克斯因削减开支的原因,将自身的电影特效部门整个摘除,其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部下岗失业,算是便宜了王梓钧。
库克斯.巴奈特,35岁,从事电影特效行业12年,擅长模型搭建。
埃文.布尼尔,44岁,从事电影特效行业30年,擅长光学运用。
鲁特,班杰明,42岁,从事电影特效行业21年,擅长威亚技术。
巴里.狄更斯,40岁,从事电影特效行业